赠稷山王贞恒

玉节亲持出尚方,东平千载复贤王。 黄河奕叶盟知带,飞盖追随夜未央。 敢拟分桐劳太史,还从受简见邹阳。 皇华未是淹留地,招隐何当桂树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节:古代帝王的玉制令箭,代表着帝王的权威。
  • 尚方:古代官署,负责制作玉器。
  • 东平:地名,指东平王国。
  • 黄河奕叶:黄河波���翻滚的样子。
  • 飞盖:古代车辇的一种,用于帝王出行。
  • 夜未央:古代指夜晚未到中夜的时刻。
  • 分桐:传说中的一种神木。
  • 太史:古代官职,主要负责历法、天文等。
  • 受简:接受征召。
  • 邹阳:地名,指邹国。
  • 皇华:指帝王的尊号。
  • 淹留:滞留。
  • 招隐:招致隐士。
  • 桂树:传说中的一种神木。

翻译

玉制令箭亲自持出自尚方,东平王国千年再现贤明之君。如同黄河波浪滚滚,盟誓之时带着庄严。乘坐飞盖,追随帝王至深夜未到中夜。敢想象分桐神木会劳累太史,还愿意接受征召前去拜见邹阳。帝王之尊号不应该滞留在这片土地上,何时能够招致隐士在桂树旁相聚呢。

赏析

这首诗是李孙宸赠送给稷山王贞恒的作品,表达了对贞恒的赞美和祝福。诗中运用了古代帝王的象征物如玉节、尚方、飞盖等,展现了帝王的威严和尊贵。通过描绘黄河奔流、飞盖追随等场景,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诗人表达了对贞恒的敬仰之情,希望他能够在东平王国继续展现出贤明的统治。整体氛围优美,意境深远。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