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起启图公给纶三兄端阳后见过得江字

屏居无计避嚣咙,暂喜门庭道驾双。 撷艾芳辰过帝里,采莲佳事忆珠江。 清吟酒盏难成醉,细语尘心觉尽降。 向夕不堪分手处,墙东萝月正临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伯起(bó qǐ):古代人名,指作者李孙宸的朋友。 启图(qǐ tú):启发思考,指启发他人。 公给(gōng jǐ):公公赐予。 纶(lún):指纶阳,古代地名,今河南省固始县。 端阳(duān yáng):端午节。 帝里(dì lǐ):指皇宫。 珠江(zhū jiāng):广东省的一条大河,也指广州市。

翻译

住在屏障之内,没有办法躲避喧嚣,暂时高兴地看到门庭有两位来访。 采摘艾草,过了端阳节在皇宫里,采莲是美好的事情,让我想起了珠江。 清唱着,酒杯中难以醉意盎然,细语间,心中的尘埃似乎都消散了。 傍晚时分,不舍得分别,墙外的藤蔓上,明月正好挂在窗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端午节时的一段美好时光,居住在宁静的地方,却难以避免外界的喧嚣。诗中通过采摘艾草、采莲等活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怀念。在酒宴中,诗人清唱细语,表达了内心的愉悦和平静。最后,诗人在夜幕降临时,不舍得离开,墙外的月光照在窗前,营造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氛围。整首诗意境优美,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怀旧的画面。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