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沈王题真际亭

· 明本
高亭结构标真际,体共云林一样閒。 山势倚天忘突兀,水声投涧自潺湲。 伽陀迥出言词外,海印高悬宇宙间。 伫看凭阑人独醒,又添公案入禅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真际:本指佛教中的真如实际,这里指高亭所体现的深远意境。
  • 云林:云雾缭绕的树林,形容高亭周围的自然环境。
  • 突兀:高耸突出的样子。
  • 潺湲:水流声,形容水声柔和悦耳。
  • 伽陀:梵语,意为颂,即佛经中的唱词。
  • 海印:佛教用语,指佛的智慧如同大海,能印现一切法。
  • 伫看:长时间地站着看。
  • 公案:佛教禅宗认为用教理来解决疑难问题,如官府判案,故称公案。这里指禅宗中的案例或故事。

翻译

高亭的结构标志着深远的意境,其体态与云雾缭绕的树林一样悠闲。 山势倚靠着天空,忘记了自身的突兀;水声投入涧中,自顾自地潺潺流淌。 佛经中的颂词超越了言辞之外,佛的智慧高悬在宇宙之间。 长时间地站着看,只有那凭栏的人独自清醒,又增添了一个禅宗的案例进入禅关。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高亭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象,表达了深远的禅意和对宇宙智慧的向往。诗中“山势倚天忘突兀,水声投涧自潺湲”以自然景象寓意禅理,展现了超脱世俗的境界。结尾的“伫看凭阑人独醒,又添公案入禅关”则深化了禅宗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禅理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明本

元僧。杭州新城人,号中峰,俗姓孙。仁宗赐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 ► 88篇诗文

明本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