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 蕤女归宁还襄阳

· 姚燧
江渚蒹葭白露晞。云间浑未有、蚤鸿飞。人情难在别庭闱。携诸幼、孤艇溯流归。 七十古来稀。乃翁筋力,尚未衰微。岘山不是远相违。犹能往、清泪莫沾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蕤女:指女儿。
  • 归宁:女子回娘家探亲。
  • 襄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市。
  • 江渚:江中小洲。
  • 蒹葭:芦苇。
  • 白露晞:白露已干,指早晨的露水已经蒸发。
  • 蚤鸿:早来的鸿雁,指秋天的候鸟。
  • 庭闱:指父母居住的地方,代指父母。
  • 溯流:逆流而上。
  • 岘山:山名,位于襄阳附近。

翻译

江中的小洲上,芦苇上的白露已经干了。天空中还没有早来的鸿雁飞过。人们最难忍受的是离开父母的痛苦。带着孩子们,独自驾着小艇逆流而上,回到襄阳。

七十岁在古代已经算是高寿了。但父亲的体力,似乎还没有衰弱。岘山并不遥远,我们并没有远离。我还能前往探望,所以请不要让清泪沾湿了衣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女儿带着孩子回娘家探亲的情景,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和对家庭的深情。诗中通过“江渚蒹葭白露晞”和“云间浑未有、蚤鸿飞”等自然景象的描写,烘托出离别的凄凉氛围。后文提到“七十古来稀”,强调了父亲的高寿和体力尚存,体现了对长辈的敬重和关怀。最后,诗人以“岘山不是远相违”来安慰自己和读者,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和不舍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人姚燧对家庭情感的细腻把握。

姚燧

姚燧

元洛阳人,字端甫,号牧庵。姚枢侄。早年丧父,由伯父姚枢抚养。为许衡弟子。初以荐为秦王府文学。武宗至大间历官至集贤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为文闳肆该洽,有西汉风。卒谥文。有《牧庵集》。 ► 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