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枢札致祭羊公太傅庙有作率舜章同赋

岘山山头一片石,可应文墨解沾襟。 轻裘缓带神长在,深谷高陵迹自陈。 南夏山川非故国,睦州香火说遗民。 惟君独念平吴后,千载丹青忆老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承枢札:接受皇帝的诏令。
  • 羊公太傅庙:纪念羊祜的庙宇。羊祜是西晋时期的名臣,曾任太傅,有“羊公”之称。
  • 岘山:山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
  • 轻裘缓带:形容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这里用来形容羊祜的从容不迫。
  • 深谷高陵:比喻世事变迁,人事已非。
  • 南夏:指南方,这里特指羊祜曾经治理的地区。
  • 睦州:地名,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这里指羊祜的故乡或影响所及之地。
  • 香火:指祭祀的烟火,代指人们对羊祜的纪念和敬仰。
  • 遗民:指羊祜时代遗留下来的百姓或其影响下的民众。
  • 平吴:指羊祜平定吴国的事迹。
  • 丹青:指绘画,这里比喻羊祜的功绩和形象被永久记录。
  • 老臣:指羊祜,表达对其忠诚和贡献的敬意。

翻译

在岘山的山顶,有一块巨石,它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泪水。羊祜的从容形象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而世事的变迁,他的足迹自然陈述。南方的山川已不再是故国的模样,但在睦州,人们仍在讲述着他的故事,纪念着这位遗民。只有羊祜自己深知平定吴国后的意义,他的形象和功绩,千百年来被人们用画笔永久铭记,作为对这位老臣的深深怀念。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羊祜的纪念,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岘山山头一片石”象征着历史的见证,而“轻裘缓带神长在”则描绘了羊祜从容不迫的形象。后两句通过对“南夏”和“睦州”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羊祜影响的深远。最后两句强调了羊祜对自己功绩的深刻认识,以及后人对其不朽形象的纪念,体现了对忠诚老臣的无限敬意。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

杨维桢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