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歌七首

亟亟城城城亟成,小儿齐唱杵歌声。 杵歌传作睢阳曲,中有哭声能陷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杵歌:古代筑城时,工人用杵击打土块时所唱的歌。
  • 亟亟:急迫地,急忙地。
  • 睢阳曲:指古代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一带的民歌。

翻译

急急忙忙地筑城,筑城,筑城,筑成了城墙,小孩子们齐声唱着杵歌。 这杵歌传唱成了睢阳的曲调,曲中竟然有哭声,这哭声据说能够攻陷城池。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筑城时工人们唱的杵歌,以及这歌声中蕴含的悲怆情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与苦难。诗中“亟亟城城城亟成”一句,既表现了筑城的紧迫性,也隐喻了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压迫。而“杵歌传作睢阳曲,中有哭声能陷城”则巧妙地将杵歌与睢阳曲结合,赋予了歌声以悲壮的色彩,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人民情感的佳作。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