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会

天迷关,地迷户,东龙白日西龙雨。撞钟饮酒愁海翻,碧火吹巢双猰貐。 照天万古无二乌,残星破月开天馀。 座中有客天子气,左股七十二子连明珠。军声十万振屋瓦,拔剑当人面如赭。 将军下马力拔山,气卷黄河酒中泻。剑光上天寒彗残,明朝画地分河山。 将军呼龙将客走,石破青天撞玉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鸿门会:指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是项羽与刘邦之间的一次重要政治会晤。
  • 东龙白日西龙雨:比喻东方和西方的情况不同,东边晴朗,西边下雨。
  • 碧火吹巢双猰貐猰貐(yà yǔ),古代传说中的怪兽。这里形容战乱中的恐怖景象。
  • 无二乌:指太阳,因为传说中太阳中有一只乌鸦。
  • 天子气:指刘邦,后来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这里指的是他身上的帝王之气。
  • 左股七十二子连明珠:传说刘邦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象征其天命所归。
  • 面如赭:赭(zhě),红土。形容人因愤怒或激动而脸色发红。
  • 寒彗残:彗星,古人认为彗星出现预示着不祥之事。
  • 撞玉斗:玉斗,古代的一种酒器。这里指项羽在鸿门宴上因愤怒而摔碎玉斗。

翻译

天空和大地都显得迷茫不清,东方是晴朗的白日,而西方却是阴雨绵绵。在这混乱的局势中,人们撞钟饮酒,心情如同海浪翻腾,战火中的碧色火焰吹拂着巢穴,恐怖的双猰貐四处游荡。

万古以来,太阳独一无二,照耀着天空,而残星和破月则开启了新的天际。座中有一位客人,身上散发着天子的气息,他的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如同连成一线的明珠。他的军队声势浩大,震动屋瓦,他拔剑时,面对敌人,脸色如红土般愤怒。

将军下马,力大无穷,仿佛能拔山,他的气势如同黄河在酒中奔腾。剑光冲天,寒光中的彗星预示着不祥,到了明朝,将会重新划分河山。

将军呼唤龙,带着客人逃离,石破天惊,撞碎了玉斗。

赏析

这首诗以鸿门宴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的紧张气氛和英雄人物的豪迈气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如“东龙白日西龙雨”、“撞钟饮酒愁海翻”等,形象地表达了战乱中的混乱和人物的复杂情感。同时,通过对刘邦天子气的描写,暗示了他未来的帝王命运。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激烈,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