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商行

黄牛商,水牛商,驱牛渡淮道路长。淮天喘热淮月黄,老商爱牛视如伤。 淮民耕稼禾上场,皮角有令恐牛殃。君不见昨夜官军大索马,牝牡千匹如驱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牛商:贩卖黄牛的商人。
  • 水牛商:贩卖水牛的商人。
  • 驱牛渡淮:赶着牛群渡过淮河。
  • 喘热:因炎热而喘息。
  • 视如伤:像对待受伤的人一样细心照料。
  • 皮角有令:指官府有命令要征收牛的皮和角。
  • 恐牛殃:担心牛会因此遭受灾难。
  • 大索马:大规模搜寻马匹。
  • 牝牡千匹:指雌雄马匹共千匹。
  • 如驱羊:像赶羊一样驱赶。

翻译

贩卖黄牛的商人和贩卖水牛的商人,赶着牛群渡过漫长的淮河。淮河的天空炎热,月亮昏黄,老商人对待牛如同对待受伤的人一样细心。 淮河边的农民耕种,庄稼已经收割,但官府有命令要征收牛的皮和角,这让人们担心牛会遭受灾难。 你没看到昨天夜里官军大规模搜寻马匹,雌雄马匹共千匹,就像赶羊一样被驱赶。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代淮河流域牛商的生活场景,通过对比牛商对牛的细心照料与官军对马匹的粗暴对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不公。诗中“黄牛商,水牛商”直接点明了主题,而“驱牛渡淮道路长”则展现了牛商的艰辛。后文通过“视如伤”与“恐牛殃”的对比,突出了牛商对牛的爱护与对官府命令的担忧。结尾的“大索马”与“如驱羊”则强烈讽刺了官军的残暴与不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与批判。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