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薛推官诗

有渊有清,又静且平。 有照斯应,有挠有澄。 我有疑臬,伊谁质之。 我有枉罚,伊谁出之。 孰夺我美,心如失之。 虽夺我美,其用则迩。 何以用之,骢马御史。 虽骢马史,群吏之师,四方之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疑臬(yí niè):指疑难案件。
  • 枉罚:不公正的惩罚。
  • 骢马御史(cōng mǎ yù shǐ):指骑着青白色马的监察御史,这里比喻公正的官员。
  • 群吏之师:指官员的楷模。
  • 四方之纪:指国家的法律和秩序。

翻译

你的心灵深邃而清澈,既宁静又平和。 你的智慧如镜,能应答各种挑战,也能澄清混乱。 我遇到了疑难案件,谁能帮我解答? 我受到了不公正的惩罚,谁能帮我解脱? 如果失去了公正,我的心会感到失落。 虽然失去了表面的美好,但它的实际作用却近在咫尺。 这种作用是什么呢?就是像骑着青白色马的监察御史那样公正无私。 虽然这样的官员只是众多官员中的一员,但他们是官员的楷模,是维护国家法律和秩序的关键。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我”的困境与“你”的品质,赞美了薛推官的公正与智慧。诗中,“我”的疑案与枉罚象征着社会的复杂与不公,而“你”的清澈与平静则代表了理想的司法官员形象。诗人通过“骢马御史”的比喻,强调了公正官员的重要性,他们不仅是群吏的楷模,更是维护国家法律和秩序的支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公正司法的渴望和对理想官员的推崇。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