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仪伯参政见和郊字韵诗复用韵叙谢二首

· 虞集
圣远言湮感垫昏,河汾千载最知恩。 垂绅论道称前古,束发明经奉至尊。 车骑身从游汗漫,庭闱心在视寒温。 朝回未觉归途晚,斗柄西移揭角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ān):埋没,消失。
  • 河汾:指黄河与汾河,这里代指中国。
  • 垂绅:古代官员的服饰,这里指官员。
  • 论道:讨论国家大事。
  • 束发:古代男子成年的标志,这里指成年。
  • 明经: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这里指通过科举考试。
  • 至尊:皇帝。
  • 车骑:车马,这里指官员的交通工具。
  • 汗漫:广阔无边。
  • 庭闱:家中的庭院,这里指家庭。
  • 斗柄:北斗七星的柄,这里指北斗星。
  • 揭角根:指北斗星的柄部,这里指夜晚。

翻译

圣明的时代已经远去,言论被埋没,人们感到迷茫。在黄河与汾河的千年历史中,最能感受到恩泽。官员们讨论国家大事,效仿古代,成年后通过科举考试,忠诚地侍奉皇帝。他们乘坐车马游历广阔无边的世界,心中却时刻牵挂着家中的温暖。朝会结束后,不觉得回家的路途晚了,北斗星的柄部已经西移,夜已深。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古代官员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圣明时代的怀念和对恩泽的感激。诗中“河汾千载最知恩”一句,既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体现了对恩泽的深刻理解。后文通过官员的日常活动,展现了他们的忠诚与牵挂,以及对时间的感知,体现了诗人对古代官员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虞集

虞集

元临川崇仁人,字伯生,号邵庵。先世为蜀人。宋亡,父汲侨居崇仁。少受家学,读诸经,通其大义。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议学校事,主张学官当用经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资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为贵近所忌,谢病归。卒谥文靖。集弘才博识,工诗文。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