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伯庸尚书春暮游七祖真人庵兼简吴宗师二首

· 虞集
一住京华三十年,春花秋月谩相牵。 高情总付珠帘卷,危坐空馀木榻穿。 水曲停骖新禊事,墙阴题字昔游仙。 动成陈迹多惆怅,安得长生老后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màn):徒然,空自。
  • 危坐:端坐。
  • 木榻穿:形容久坐不动,木榻都被坐穿了,比喻专心致志。
  • 禊事(xì shì):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 游仙:指游历仙境,也指隐逸或修道。
  • 陈迹:过去的事迹,往事。
  • 惆怅(chóu chàng):因失望或失意而感到悲伤。
  • 长生:长寿,永生。

翻译

我在京城居住了三十年,春花秋月空自牵动着我的心。 高雅的情致总是随着珠帘的卷起而展现,端坐时只有木榻被坐穿。 水边停下马车,参与了新的禊事,墙上的题字记录着昔日的游仙经历。 往事已成陈迹,令人感到惆怅,多希望能在老去之后得到长生。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京城生活的感慨和对往事的怀念。诗中“春花秋月谩相牵”一句,既展现了京城四季变换的美景,又暗含了作者对这种美景的无奈和空虚。后文通过“木榻穿”、“禊事”、“游仙”等细节,描绘了作者的高雅生活和过往的游仙经历,最后以对长生的渴望作结,透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永恒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留恋。

虞集

虞集

元临川崇仁人,字伯生,号邵庵。先世为蜀人。宋亡,父汲侨居崇仁。少受家学,读诸经,通其大义。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议学校事,主张学官当用经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资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为贵近所忌,谢病归。卒谥文靖。集弘才博识,工诗文。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