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杨友直北行道中

· 虞集
萧萧戎马昔升虚,壮士吹笳惨不舒。 关外羽书三月急,道傍茅舍百年馀。 沙田雨足仍生黍,河水冰消不禁渔。 洛下贾生犹献策,平明立在玉阶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声或马鸣声。
  • 戎马:指战马。
  • 升虚:登上高处。
  • :古代一种管乐器,常用于军中,声音凄凉。
  • 惨不舒:心情沉重,不舒畅。
  • 羽书: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插有羽毛表示紧急。
  • 沙田:沙质的田地。
  • 生黍:生长着黍子(一种粮食作物)。
  • 洛下贾生:指洛阳的贾谊,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
  • 献策:提出建议或计策。
  • 玉阶除:指皇宫的台阶。

翻译

风声和马鸣声中,我曾登上高处,壮士吹奏的笳声凄凉,心情沉重。 关外的紧急军情文书在三月里频繁传递,道旁的茅舍已有百年历史。 沙质的田地在雨后仍然生长着黍子,河水的冰已经消融,不妨碍捕鱼。 洛阳的贾谊仍然在献策,清晨时分,他站在皇宫的台阶上。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边疆的荒凉景象和紧急的军事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诗中“萧萧戎马”和“笳声凄凉”生动地勾勒出了边塞的苍凉与战士的悲壮。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结尾提到贾谊献策,暗示了诗人对国家政治的关心和对贤才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虞集

虞集

元临川崇仁人,字伯生,号邵庵。先世为蜀人。宋亡,父汲侨居崇仁。少受家学,读诸经,通其大义。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议学校事,主张学官当用经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资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为贵近所忌,谢病归。卒谥文靖。集弘才博识,工诗文。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