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道士余岫云为从珠溪余隐士求得华山下黄茅冈一曲规作丹室喜而赋之不觉五首

· 虞集
仙游办得茅千束,华盖须分屋数间。 微咏玉经忘我老,谩调金鼎胜于閒。 龙雷变化从舒卷,鹤露清寒自往还。 何似绮园诸老者,采芝初不离南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仙游:指修仙之游,即道士的修行生活。
  • 茅千束:指用茅草捆绑成束,这里指准备建造茅屋的材料。
  • 华盖:古代帝王或贵族车上的伞盖,这里比喻高贵的居所。
  • 微咏:轻声吟咏。
  • 玉经:指道教的经典。
  • 谩调:随意调制。
  • 金鼎:炼丹用的鼎,这里指炼丹。
  • 龙雷:比喻天地间的变化。
  • 绮园:美丽的园林,这里指隐居之地。
  • 采芝:采摘灵芝,象征修仙。
  • 南山:指终南山,古代隐士常隐居之地。

翻译

为了修仙之旅,我准备了许多茅草,希望能在华山脚下的黄茅冈分得几间屋子作为炼丹的场所。我轻声吟咏着道教的经典,忘记了岁月的流逝,随意调制着炼丹的药物,感觉比闲暇还要胜过。天地间的变化如同龙雷般自由舒卷,而我像一只清冷的鹤,自在地来去。这与绮园中的老者们有何不同呢?他们采摘灵芝,始终不离终南山。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修仙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赞美。通过描绘准备茅草、分屋炼丹、吟咏经典、调制丹药等场景,展现了作者对道教修行的热爱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悟。诗中“龙雷变化从舒卷,鹤露清寒自往还”一句,以龙雷和鹤露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天地间的自由变化和隐士的超然境界。最后以绮园老者采芝不离南山作结,强调了隐居生活的美好和修仙之路的坚定。

虞集

虞集

元临川崇仁人,字伯生,号邵庵。先世为蜀人。宋亡,父汲侨居崇仁。少受家学,读诸经,通其大义。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议学校事,主张学官当用经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资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为贵近所忌,谢病归。卒谥文靖。集弘才博识,工诗文。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