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慢

· 虞集
十载燕山,十年江上,惯见半生风雪。对雪无舟,泛舟无雪,不遇并时高洁。断港残沙,今兹何夕,一似剡溪归越。但掀篷、数尺梅花,人迹鸟飞俱绝。 君不见、五老危巅,浮丘绝顶,笑我早生华发。返老还童,易粗为妙,定有九还丹诀。霁景浮空,天光眩海,一体本无分别。便堪称、六一仙公,千古太虚明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十载:十年。
  • 燕山:山脉名,位于今河北省北部。
  • 并时:同时。
  • 断港:不通的港口。
  • 残沙:残留的沙洲。
  • 剡溪:水名,在今浙江省。
  • 掀篷:打开船篷。
  • 五老:指五老峰,位于庐山。
  • 浮丘:山名,在今安徽省。
  • 华发:白发。
  • 九还丹:道家炼制的仙丹,传说能使人长生不老。
  • 霁景:晴朗的景色。
  • 天光:天空的光辉。
  • 太虚:天空。

翻译

在燕山度过了十年,又在江上漂泊了十年,习惯了半生的风雪。面对雪景却没有船,乘船时又没有雪,未能遇到同时代的高洁之士。断绝的港口,残留的沙洲,今夜是何夕,一切都像是在剡溪归越的景象。只是打开船篷,数尺梅花映入眼帘,人迹和鸟飞都已绝迹。

你没看见吗,五老峰在险峻的山巅,浮丘山在绝顶之上,笑我早早生出了白发。希望能返老还童,从粗糙变得精妙,一定有九还丹的秘诀。晴朗的景色浮现在空中,天空的光辉照耀着大海,一切都是本无分别的。这样就可以称为六一仙公,千古以来,就像是太虚中的明月。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长期的漂泊生涯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通过“十载燕山,十年江上”的反复,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诗中“断港残沙”与“剡溪归越”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归途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后文通过对五老峰、浮丘山的描绘,以及对“九还丹”和“太虚明月”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超脱尘世、追求永恒之美的渴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虞集

虞集

元临川崇仁人,字伯生,号邵庵。先世为蜀人。宋亡,父汲侨居崇仁。少受家学,读诸经,通其大义。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议学校事,主张学官当用经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资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为贵近所忌,谢病归。卒谥文靖。集弘才博识,工诗文。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