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粜词

水旱阻尧汤,生民无罪岁。 后代仓廪虚,时和亦为沴。 孰云富而哿,甚矣贫不继。 借富以贷贫,穷哉已非计。 况乃指廪间,夏楚劫以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tiào):卖出粮食。
  • 尧汤:指古代的贤君尧和汤,这里用来比喻理想的治世。
  • 罪岁:指因天灾而导致的歉收年份。
  • 仓廪 (cāng lǐn):仓库,特指储存粮食的仓库。
  • (lì):灾害,不祥之气。
  • (gě):表示赞许,这里指富裕。
  • 夏楚:古代的刑具,这里指严厉的惩罚。
  • 劫以势:以权势相威胁。

翻译

即使水旱灾害不发生在尧汤那样的理想时代,百姓也不会因为天灾而受罪。 后世仓库空虚,即使时世和平也会带来灾害。 谁说富裕就是好事,贫穷却难以维持生计。 借富裕之人的财富来救助贫穷之人,这已经是无奈之举。 更何况是指着仓库,用严厉的惩罚和权势来威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水旱阻尧汤”和“后代仓廪虚”的对比,揭示了即使在理想的时代,自然灾害也会给人民带来苦难。诗中“孰云富而哿,甚矣贫不继”一句,深刻指出了社会贫富不均的问题,即使富裕也不一定能持续,而贫穷则更难维持。最后两句“借富以贷贫,穷哉已非计。况乃指廪间,夏楚劫以势”,则进一步批判了社会的不公,指出即使有救济措施,也往往伴随着权势的压迫和不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