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顶菊

莲社渊明手自栽,头颅终不惹尘埃。 东篱若为摩挲看,西域亲曾受记来。 妙色尽从枝上发,慧香直奔脑门开。 明年九月重阳节,再托摩耶圣母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莲社:指佛教的社团。
  •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隐逸诗人。
  • 头颅:指菊花的花头。
  • 惹尘埃:沾染尘土。
  • 东篱:东边的篱笆,常用来指代隐居之地。
  • 摩挲:轻轻地抚摸。
  • 西域:古代指中国西部的地区,这里指佛教的发源地印度。
  • 受记:佛教用语,指接受佛陀的教诲。
  • 妙色:美好的颜色。
  • 慧香:智慧的香气。
  • 脑门:额头,这里比喻心灵。
  •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节日,有赏菊的习俗。
  • 摩耶圣母:佛教中的圣母,这里比喻菊花的高洁。

翻译

这菊花,如同陶渊明亲手在佛门栽种,它的花头始终不沾染一丝尘埃。在东边的篱笆旁,若能轻轻抚摸观赏,它可是从西域接受了佛陀的教诲而来。那美妙的色彩从枝头绽放,智慧的香气直冲心灵深处。到了明年的重阳节,它将再次托生于摩耶圣母的怀抱。

赏析

这首作品以菊花为载体,融合了佛教与隐逸文化的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菊花高洁品质的赞美。诗中“莲社渊明手自栽”一句,既暗示了菊花的佛教象征意义,又借用了陶渊明的隐逸形象,赋予菊花以超凡脱俗的气质。后文通过“妙色”、“慧香”等词语,进一步以佛教的视角赞美菊花的美丽与智慧。结尾的“摩耶圣母胎”则寓意菊花的高洁将永续不衰,体现了诗人对菊花乃至生命永恒美好的向往。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