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华方先生析简斋杏花消息雨声中之句为韵赋山中社雨七章和者四人先生于第四章见及顾未能属和今五十馀年诸老皆已下地先生门人在者惟朱仙仲山年八十矣偶逢春社兴怀存殁追次前韵以抒鄙情
卓哉全归子,离尘返冥极。
却观人世间,千载犹一息。
赠言在吾耳,风规良可则。
欲叩封禅书,探囊竟无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卓哉:卓越啊。
- 全归子:指完全回归自然的人。
- 离尘:脱离尘世。
- 返冥极:返回至深至远的地方,指回归自然或死亡。
- 却观:回头看。
- 人世间:人间世界。
- 千载:千年。
- 一息:一瞬间。
- 赠言:赠送的话语。
- 风规:风范和规矩。
- 良可则:确实值得效法。
- 叩:询问。
- 封禅书:古代帝王封禅时所用的文书,此处可能指重要的文献或知识。
- 探囊:伸手到袋子里,比喻容易得到。
- 无得:没有得到。
翻译
卓越啊,那些完全回归自然的人,脱离尘世,返回至深至远的地方。回头看看人世间,千年也不过是一瞬间。那些赠送给我的话语,风范和规矩确实值得效法。我想要询问关于封禅书的知识,但伸手到袋子里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那些能够完全脱离尘世、回归自然的人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知识追求的感慨。诗中,“卓哉全归子,离尘返冥极”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状态,而“却观人世间,千载犹一息”则突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赠言的珍贵和知识追求的困难,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知识的深刻思考。

黄溍
溍字晋卿,婺州义乌人。生而俊异,学为文,顷刻数百言。弱冠西游钱塘,得见遗老钜工宿学,益闻近世文献之详。还从隐者方韶父游,为歌诗相唱和,绝无仕进意。延祐开科登进士,授宁海丞。至顺初,以马祖常荐,入应奉翰林文字,转国子博士,出提举浙江等处儒学。亟请侍亲归,俄以秘书少监致仕。至正七年,起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擢兼经筵官,升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累章乞休,不俟报而行。遣使追及。十年夏,得请还南。七岁而卒,年八十一。赠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江夏郡公,谥文献。所著有《日损斋稿》三十三卷、笔记一卷。宋景濂曰:先生素行挺立,贵而能贫。遇佳山水则觞咏其间,终日忘去。雅善真草书,为文布置谨严,援据精切,俯仰雍容,不大声色。譬之澄湖不波,一碧万顷,鱼鳖蛟龙,潜伏不动,而渊然之色,自不可犯。世之议者,谓先生为人高介类陈履常,文辞温醇类欧阳永叔,笔札俊逸类薛嗣通,历事五朝,嶷然以斯文之重为己任。与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同郡柳贯齐名,号儒林四杰,合而观之,待制之才雄肆,而侍讲之思峻洁,一时才士如王祎、宋濂辈,并出黄、柳之门,而汇为一代文章之盛。殆亦气运使然者矣。
► 466篇诗文
黄溍的其他作品
- 《 送于指挥归密州 》 —— [ 元 ] 黄溍
- 《 上京道中杂诗十二首 其一 发大都 》 —— [ 元 ] 黄溍
- 《 可怜行 》 —— [ 元 ] 黄溍
- 《 送王傅朋静江教授二首 》 —— [ 元 ] 黄溍
- 《 诸暨休日偶书 》 —— [ 元 ] 黄溍
- 《 送许参政归武昌别业 其五 》 —— [ 元 ] 黄溍
- 《 送沙彦文架阁分题得西山 》 —— [ 元 ] 黄溍
- 《 和方韶父先生以满城风雨近重阳为韵七首 》 —— [ 元 ] 黄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