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二首

·
曾与行人惜翠条,而今飞絮满河桥。 一分流水萍初碎,百尺春风雪未消。 微扑妆楼啼半面,乍黏舞席折纤腰。 沾泥更傍谁家砌,帘户新声紫燕娇。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行人:过路的人。
  • 翠条:翠绿的柳枝。
  • 飞絮:飘飞的柳絮。
  • 一分流水:形容水流细小。
  • 萍初碎:浮萍刚刚破碎,形容水面上的浮萍被风吹散。
  • 百尺春风:形容春风强劲。
  • 雪未消:比喻柳絮像雪一样还未完全消散。
  • 微扑妆楼:轻轻地扑向妆楼,指柳絮飘到楼上。
  • 啼半面:形容女子半遮面哭泣的样子。
  • 乍黏舞席:突然粘在舞席上,指柳絮落在跳舞的地方。
  • 折纤腰:形容女子跳舞时腰肢柔软。
  • 沾泥:沾上泥土。
  • 谁家砌:哪家的台阶。
  • 帘户新声:帘子后面传来的新声音,指紫燕的叫声。
  • 紫燕娇:紫燕娇嫩的叫声。

翻译

曾经与过路的人一同怜惜那翠绿的柳枝,如今柳絮飘满了河桥。 细小的水流中浮萍刚刚破碎,强劲的春风中柳絮如同未消的雪。 轻轻地扑向妆楼,女子半遮面哭泣,突然粘在舞席上,女子跳舞时腰肢柔软。 沾上了泥土,又落在哪家的台阶上,帘子后面传来紫燕娇嫩的叫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中,“翠条”与“飞絮”形成对比,前者是春天的生机,后者则是春天的尾声,象征着时间的推移。诗中的女子形象,通过“啼半面”和“折纤腰”的描绘,增添了诗意的柔美和哀愁。结尾的“紫燕娇”则以春天的声音作为背景,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和立体。

冯子振

冯子振

元攸州人。号海粟。博治经史,于书无所不读。其为文,酒酣耳热,命侍史二三人,润笔以俟,即据案疾书,随纸多寡,顷刻辄尽。仕为承事郎、集贤待制。 ► 1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