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曹教谕见寄

· 黄玠
凉风发秋夕,落木振疏阴。 相思在咫尺,两契同一心。 徽弦不下指,宁我有遗音。 梧桐生下泽,几时成凤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曹教谕: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教谕是古代学官名。
  • 黄玠:元代诗人,字伯成,慈溪(今属浙江)人,著有《弁山小隐吟录》二卷。
  • 凉风:凉爽的风。
  • 秋夕:秋天的夜晚。
  • 落木:落叶。
  • 振疏阴:使稀疏的树荫摇动。
  • 相思:思念之情。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两契同一心:两人心意相合。
  • 徽弦:琴弦的美称。
  • 不下指:不弹奏。
  • 宁我:难道我。
  • 遗音:指未弹奏的琴音。
  • 梧桐:树名,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
  • 生下泽:生长在低湿之地。
  • 几时:何时。
  • 成凤林:成为凤凰栖息的树林。

翻译

秋夜凉风起,落叶摇动着稀疏的树荫。 思念之情近在咫尺,你我心意相通如一。 琴弦虽未弹奏,难道就没有遗留的音韵? 梧桐树生长在低湿之地,何时才能成为凤凰栖息的树林?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秋夜的凉风和落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心意相通的情感。诗中“相思在咫尺,两契同一心”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徽弦不下指,宁我有遗音”则巧妙地以琴音为喻,暗示了即使不通过言语或行动,两人的心灵依然能够相通。结尾的“梧桐生下泽,几时成凤林”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希望两人的友情能够如同凤凰栖息的树林一样,最终达到高贵的境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黄玠

元庆元定海人,字伯成,号弁山小隐。黄震曾孙。幼励志操,不随世俗,躬行力践,以圣贤自期。隐居教授,孝养双亲。晚年乐吴兴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