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鹫峰师韵送涧泉上人游方十首天台

去礼文殊宝刹开,倚空峦岫郁崔嵬。 金函奉旨传香至,白㲲图形载法来。 心镜象悬天外月,教筵狮吼地中雷。 还将拂子閒拈起,更上翻经第一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鹫峰:指印度灵鹫山,佛教圣地之一。
  • 师韵:指依照某位高僧的诗韵作诗。
  • 涧泉上人:指一位名叫涧泉的僧人。
  • 游方:指僧人四处游历,传播佛法。
  • 天台:指天台山,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 文殊:即文殊菩萨,代表智慧。
  • 宝刹:指佛寺。
  • 峦岫:山峰。
  • 崔嵬: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 金函:金制的盒子,用于盛放重要文书或物品。
  • 传香:传递佛教的香火,象征佛法的传播。
  • 白㲲:白色的细布,这里指用白布绘制的佛像或佛教图案。
  • 图形:指佛教图案或佛像。
  • 心镜:比喻内心的清净和智慧。
  • 象悬:像悬挂。
  • 教筵:指佛教讲经说法的场所。
  • 狮吼:比喻佛法的威力,如同狮子吼叫,能震撼人心。
  • 拂子:僧人用来拂尘的工具,也象征清净。
  • 翻经:指阅读或翻译佛经。
  • 第一台:指最高或最重要的讲经台。

翻译

离开去参拜文殊菩萨的宝刹,那里的山峰高耸险峻,郁郁葱葱。金函中奉着圣旨,传递着香火,白布上绘制着佛教图案,承载着佛法而来。内心的清净与智慧如同悬挂在天外的月亮,佛教讲经的场所中,佛法的威力如同地中的雷鸣。还拿起拂子轻轻拂去尘埃,再次登上那翻阅佛经的最高讲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涧泉上人游历天台山的情景,通过丰富的佛教意象和生动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崇敬和对高僧游方传法的赞美。诗中“心镜象悬天外月”一句,巧妙地将内心的清净与智慧比作悬挂在天外的明月,形象生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和诗歌创作才能。

黄镇成

元邵武人,字元镇。号存斋,又号存仔子。自幼刻苦嗜学,笃志力行。筑南田耕舍,隐居著书。部使者屡荐不就。后以执政荐,授江西儒学提举。命下而卒,年七十五,谥贞文处士。有《秋声集》。 ► 2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