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端溪桥濛雨图

皇风皞皞吹王民,乐哉大定明昌人。文章与时相高下,黄山竹溪丽而醇。 秦碑晋帖落万纸,明珠白璧非常珍。兴陵佳气成五色,圣孙龙衮居紫宸。 三十六宫诵佳句,翠帘不捲杨花春。子端振衣起辽海,后学一变争奇新。 黄山惊叹竹溪泣,鼎钟骚雅潜精神。云山烟水无常形,泼墨不复求形真。 挽弓杨叶百中后,众人击节高人颦。君不见传呼画师阎立本,池上愧汗沾衣巾。 丹青驰誉尚如此,溪桥濛雨徒自尘。淄川贱士长安客,品题不虑傍人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皇风皞皞(hào hào):形容皇家的风气盛大。
  • 大定明昌:指元朝的稳定和繁荣时期。
  • 黄山竹溪:指当时的文学风格,黄山和竹溪是地名,这里用来象征文学的优美和纯粹。
  • 丽而醇:美丽而纯正。
  • 秦碑晋帖:指古代的碑刻和书法作品。
  • 兴陵:指皇帝的陵墓,这里可能指元朝的皇帝。
  • 圣孙龙衮(gǔn):指皇孙,龙衮是古代帝王的礼服。
  • 紫宸(chén):指皇宫。
  • 鼎钟:古代的乐器,这里指文学艺术。
  • 骚雅:指文学的高雅。
  • 潜精神:指深藏不露的才华。
  • 泼墨:指绘画中的泼墨技法。
  • 杨叶:可能指杨弘道自己的名字,这里用作比喻。
  • (pín):皱眉。
  • 阎立本:唐代著名画家。
  • 淄川贱士:杨弘道自称,淄川是其故乡。

翻译

皇家的风气盛大,吹拂着王民,大定明昌时期的人们生活得多么快乐。文章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高低起伏,黄山和竹溪的文学风格美丽而纯正。秦朝的碑刻和晋朝的书法散落万纸,如同明珠和白璧一样非常珍贵。皇帝的陵墓上五色祥云缭绕,皇孙穿着龙衮礼服居住在紫宸宫中。三十六宫中传诵着佳句,翠帘不捲,杨花春意盎然。子端从辽海起身,后学们争相创新。黄山惊叹,竹溪哭泣,鼎钟和骚雅中潜藏着精神。云山烟水形态无常,泼墨绘画不再追求形似。挽弓射杨叶百发百中之后,众人击节赞叹,高人皱眉。你不见传呼画师阎立本,池上愧汗沾衣巾。丹青驰誉尚且如此,溪桥濛雨不过是徒劳的尘埃。淄川的贱士是长安的客人,品题不怕旁人嗔怪。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元朝大定明昌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皇家气象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高雅。诗中,“黄山竹溪”象征着文学的纯粹与美丽,“秦碑晋帖”则体现了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珍视。诗人通过对皇孙、宫廷和文学艺术的赞美,表达了对时代盛世的向往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个人才华的自信和对艺术追求的坚持,即使面对世俗的评价和挑战,也要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见解。

杨弘道

元淄川人,字叔能,号素庵。气高古,不事举业,磊落有大志。文章极自得之趣。有《小亨集》。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