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汪路教韵题赵东麓判丞临清堂
结屋俯清溪,萧然迥出奇。
书藏千万卷,梅浸两三枝。
入竹风声细,移花日影迟。
乐山仍乐水,何虑复何思。
菊有陶潜逸,兰无屈子悲。
娱情琴上操,遣兴局间棋。
对客频倾酒,临流剩赋诗。
要将閒度日,只恐道关时。
触目多幽致,留题总色丝。
细吟增敬羡,貂续匪佳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然:清静冷落的样子。
- 浸:浸泡,此处指梅花被水环绕。
- 乐山乐水:出自《论语》,意指喜爱山水,比喻爱好自然。
- 陶潜逸:指陶渊明的隐逸生活。
- 屈子悲:指屈原的悲情,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 琴上操:指弹琴。
- 局间棋:指下棋。
- 色丝:指五彩的丝线,比喻诗文之美。
翻译
建屋俯瞰清澈的溪流,显得格外清静而奇异。屋内藏有千万卷书籍,梅花被水环绕着两三枝。风吹过竹林,声音细微,移动花朵,日影缓缓。喜爱山水,无忧无虑。菊花有着陶渊明隐逸的风采,兰花没有屈原的悲情。在琴上弹奏以娱乐心情,下棋以消遣兴致。频繁地向客人倾酒,临流赋诗。想要悠闲地度过日子,只怕时局变化。眼前所见多是幽静的景致,留题的诗文如同五彩的丝线。细细吟咏,增添了敬佩和羡慕,续写这些诗句,不是佳辞。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清静雅致的隐居生活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乐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渴望。诗中“乐山乐水”体现了儒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思想,而“菊有陶潜逸,兰无屈子悲”则巧妙地借用陶渊明和屈原的典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世俗的淡漠。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