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烈魂操

击奴击奴,奴虽不死已碎颅,脑血可以溅吾夫。纤纤女手有霹雳,泰山难与秋毫敌。 丈夫何必是荆轲,死为鬼雄随所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击奴:指击打敌人。
碎颅:指打碎头颅。
霹雳(pīlì):形容声音响亮。
泰山:比喻极为坚固稳固。
秋毫:头发上的细毛。
荆轲(jīng kē):楚国人,曾刺秦王的刺客。
鬼雄:指英勇无畏的人。

翻译

打击敌人,即使敌人没有死也会头破血流,血液会溅到我的丈夫身上。纤细的女子手中有着雷霆般的力量,比起泰山也难以与秋毫相比。丈夫何必像荆轲那样,宁愿死去,也要成为英勇无畏的人。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坚毅不屈的精神,强调了女子也可以拥有坚强的意志和力量。通过对比荆轲的故事,表达了一种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勇气和坚定的赞美之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