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人哀

夫妇年饥同饿死,不如妾向菜人市。 得钱三千资夫归,一脔可以行一里。 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馄饨人争尝。 两肱先断挂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汤。 不令命绝要鲜肉,片片看人饥人腹。 男肉腥臊不可餐,女肤脂凝少汗粟。 三日肉尽馀一魂,求夫何处斜阳昏。 天生妇作菜人好,能使夫妇得终老。 生葬肠中饱几人,却幸乌鸢啄不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菜人:卖菜的人。
芙蓉:一种植物,形容皮肤白嫩。
馄饨:一种传统中国面食。
两肱:双臂。
屠店:屠宰店。
股腴:肥肉。
鲜肉:新鲜的肉。
腥臊:腥味和臊味。
脂凝:脂肪凝结。
汗粟:汗珠。
斜阳:夕阳。
乌鸢:指秃鹰,比喻凶恶的人。

翻译

夫妇因为年年饥荒而一同饿死,我宁愿去菜市做卖菜的女人。赚到三千钱给丈夫带回家,一块钱可以走一里路。用芙蓉般嫩白的皮肤炖出美味,用乳汁做成馄饨让人争相品尝。双臂先断挂在屠宰店,慢慢切下肥肉来煮成汤。不让生命终结时没有新鲜肉,一片片看着人们饥饿的样子。男人的肉腥臊难以下咽,女人的皮肤脂肪凝结少了汗珠。三天后肉吃完只剩下一颗灵魂,寻找丈夫的地方夕阳斜照。命中注定卖菜的女人最好,能让夫妇安享晚年。填满几个人的肠胃又有几个人,幸好秃鹰还没来啄食。

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颇具讽刺意味的方式描述了一个菜人的悲哀遭遇。在饥荒年代,夫妇因为缺粮而饿死,而菜人则选择了卖菜为生,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生计。诗中通过对菜人的生活描绘,展现了她的坚强和智慧,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残酷和不公。菜人用自己的方式支撑着生活,最终成为了夫妇得以终老的关键。整首诗通过对菜人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抗争,展现了一种特殊的人生哲理。

注释

  • 菜人市: 古代指专门卖蔬菜和肉类的地方,类似于现在的菜市场。
  • 脔(luán): 小块的肉。
  • 烹生香: 指烹煮食物时散发出的香气。
  • 馄饨(hún tun): 一种汉族传统面食,类似今天的饺子。
  • 两肱(gōng): 肩膀。
  • 徐割: 缓慢切割。
  • 腴(yú): 肥美的部分。
  • 鲜肉: 新鲜的肉类。
  • 腥臊(xiāng sāo): 指有腥味或不新鲜的肉。
  • 脂凝: 脂肪凝固。
  • 汗粟: 出汗如小米粒,形容肌肤细嫩。
  • 三日肉尽: 三天后肉全部吃完。
  • 斜阳昏: 夕阳西下,天色昏暗。

翻译

夫妻俩因为饥饿一起饿死,还不如让我去做菜人的生意。赚到三千钱后资助丈夫回家,一小块肉就能让他走很长的路。我的皮肤如芙蓉般细腻,烹煮的肉香四溢,连乳汁也能做成馄饨被人品尝。我先把双臂砍下挂在肉铺,然后慢慢割下大腿肉熬成汤。为了不让生命终止,我要新鲜的肉,看着人们饥饿的肚子一片片地吃。男人的肉腥臭难以下咽,女人的皮肤白皙,脂肪凝结,像少汗的小米粒。三天后肉吃完,只剩下一缕魂魄,在夕阳下寻找丈夫的踪影。天生我做菜人是好事,能让我和丈夫共度余生。虽然我生前可能喂饱了很多人的肠子,但还好乌鸦没那么快发现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妻子在极端贫困中,为了养活丈夫而甘愿牺牲自己的悲壮场景。作者通过菜人市的日常细节,展现了女性的坚韧与无私。"芙蓉肌理烹生香"一句,既写出生活艰辛,又暗示了她的美丽。诗中既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也有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情和无奈。"天生妇作菜人好"表达的是命运的安排,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分工的残酷。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令人动容。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