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行

荆卿匕首渐离筑,诸侯宾客一时哭。 筑声总为故人悲,下报知交擿不迟。 白首相要在一死,缟冠相送未多时。 生劫宁因燕太子,深雠多为樊于期。 风雨萧萧生易水,一歌直与招魂似。 吾家渐离应与俱,彼竖舞阳安用此。 亦知此去事无成,争奈田光一死轻。 剑术虽工亦何益,丈夫原不为功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荆卿:指楚国的贵族。 匕首:古代的一种短兵器,类似匕首。 筑:指筑城。 缟冠:古代一种白色的帽子,为礼服之一。 生劫:指生死之间的危险。 燕太子:指春秋时期燕国的太子丹。 樊于期:指楚国的樊哙,为楚国名臣。 易水:古代地名,今河北易县一带。 招魂:指唤起亡灵的意象。 竖舞阳安:指阳安,可能为地名或人名。

翻译

荆卿手持匕首逐渐离开了筑城,众多贵族和宾客一时哭泣。 筑城的声音总是让老友感到悲伤,及时回报知交的情意不要拖延。 白发老人也会有一死的时候,穿着白色礼帽的人还未来得及多次相送。 生死危险可能是因为燕国太子,深仇大多是因为楚国名臣樊哙。 风雨萧萧在易水之滨,一首歌直接唤起亡灵的感觉。 我的家人渐渐离去,可能与我同去的人也一样,那个竖舞的阳安是否会用到这里。 也知道这次离去可能无所成就,但田光一死对我来说并不重要。 剑术虽然精湛却又有何益,真正的男子汉并不为了功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荆卿手持匕首离开筑城,众人哭泣,表现出离别之情。诗中反复强调生死、友情、仇恨等主题,通过描写易水风雨、招魂唱歌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诗人表达了对友情、家国情怀的思考,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体现了一种豁达与深沉。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