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天生

蒲柳先秋落,河山异代倾。 报恩无剑术,乞食有箫声。 海鹤双栖少,边雕自猎轻。 君怜慈母在,高义赠生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蒲柳:即水杨,因为其早凋,常用来比喻衰弱的体质。
  • 先秋:在秋天之前,比喻事物早衰。
  • 异代:不同的时代。
  • 报恩:回报恩情。
  • 剑术:指武艺。
  • 乞食:乞讨食物。
  • 箫声:箫发出的声音,常用来形容凄凉或悠扬的声音。
  • 海鹤:海上的鹤,比喻高洁或孤独。
  • 双栖:指两只鸟共同栖息,比喻夫妻或伴侣。
  • 边雕:边疆的雕,指边疆的猛禽。
  • 自猎:自己捕猎,形容独立。
  • 慈母:慈爱的母亲。
  • 高义:高尚的品德或行为。
  • 赠生平:赠送一生的经历或故事。

翻译

蒲柳在秋天来临之前就已凋落,河山在不同的时代也会倾覆。 我想要回报恩情,却没有武艺;只能乞讨食物,伴随着箫声。 海上的鹤很少成双成对栖息,边疆的雕自己捕猎,显得格外轻盈。 你因为怜悯我慈爱的母亲还在世,便以高尚的行为赠送了我一生的经历。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蒲柳、河山的比喻,表达了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报恩无剑术,乞食有箫声”描绘了诗人无力回报恩情,生活困顿的境遇。后两句以海鹤和边雕为喻,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独立。结尾提到慈母和高义,体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和对高尚品德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