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歌

先皇昔爱松风吼,时作松风字如斗。 铁画银钩草带真,宣庙神宗同一手。 国变馀君大布衣,兼金购得御书归。 日日焚香瞻圣藻,天门龙跳见天威。 手种苍松何礧砢,松髯看似龙髯堕。 皮经岁月长斑鳞,子为乾坤留硕果。 血泪风吹无尽时,枯枝复似海棠枝。 岁寒不为君王改,节苦惟应天地知。 华阳昔种苍松盛,白衣宰相言符命。 一身前后事齐梁,有愧松风清且劲。 君今对越松风字,先帝威灵应鉴只。 千秋御气托茅茨,一片神光生玉玺。 殷勤拂拭绝纤埃,芳辣三薰恐蠹来。 异日黄纱笼入献,文华殿里待重开。 二字煌煌如大训,九宾肃肃设平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御书歌:一首歌颂皇帝御书的诗歌。

翻译

皇帝曾喜欢松风的呼啸声,时常以松风为题作诗。用铁画银钩勾勒出真实的草带,这些作品是宣庙皇帝和神宗皇帝共同创作的。国家发生变故后,馀君(指皇帝)穿着朴素的布衣,还用金钱购得御书。每天焚香向圣藻(神灵)致敬,龙跃门前,显现出天威。手种的苍松树多么崎岖不平,松髯看起来像龙须一样飘落。书皮经历岁月长时间的斑驳,却为世间留下丰硕的成果。血泪随风飘洒,时间无法尽头,枯枝又如海棠枝一般复苏。岁月寒冷不会改变君王的品性,忍耐之道只有天地明了。华阳昔日种下苍松,白衣宰相言传旨意。一生前后事情齐梁,对松风的清且劲感到惭愧。如今君王面对着松风的诗篇,先帝的神灵应当会看到。千秋岁月中,御书的气息托付给茅茨,一片神光生出玉玺。殷勤地拂去尘埃,芳香的气息三番五次熏陶,唯恐有虫蛀来侵。将来的某一天,黄纱笼罩下,文华殿内将再次开启。

赏析

这首《御书歌》通过描绘皇帝对御书的珍视和创作过程,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和对御书的珍贵价值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将御书比作苍松,将皇帝的创作比作松风,展现了皇帝的威严和创作的伟大。整首诗意境优美,寓意深远,展现了作者对皇帝和御书的崇敬之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