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太常得赐还上海

礼乐看方改,天人策并论。 趋朝重青秩,还第宠殊恩。 壮志终麟阁,幽期且鹿门。 花明内史宅,云拥奉常轩。 湖海知龙卧,岩廊想骏奔。 何年徵贾傅,此日送陈蕃。 献赋人同病,孤吟客自存。 徒怀与书籍,空忝问词源。 夜起银河迥,秋悲玉露繁。 图南如可料,应过董生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董太常(dǒng tàicháng):指唐代文学家董思恭。 赐还(cì huán):指被赐予还职。 青秩(qīng zhì):指高官厚禄。 麟阁(lín gé):指高官显贵的地方。 鹿门(lù mén):指高官显贵的地方。 内史(nèi shǐ):指内史令,古代官职。 常轩(cháng xuān):指常住的宅第。 贾傅(jiǎ fù):指贾谊和傅玄,两位文学家。 陈蕃(chén fān):指陈寔,字蕃,东汉文学家。

翻译

送给董太常得以还职上海, 礼乐方面的改革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急忙赶往朝廷,重获高官厚禄,回到府第受到特别的恩宠。 壮志最终实现在高官显贵的地方,幽会的时刻也在高门之内。 花朵明亮的内史宅邸,云雾缭绕着常住的府第。 湖海间知晓龙的隐匿,岩廊中想象骏马奔腾。 何时能够征召贾谊和傅玄,今日却只能送别陈寔。 献赋的人都有同样的痛苦,独自吟唱的客自有心灵寄托。 徒然怀念着书籍,却空有问及词源的荣耀。 夜晚起身,银河高悬,秋天的悲伤如同玉露般繁密。 南方的景象难以预料,也许会经过董思恭的园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董思恭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董思恭的敬重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高官显贵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学家的景仰之情。整体氛围庄重而典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的思考。

林大春

明广东潮阳人,字邦阳,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学副使,致高拱私党于法,为言官论劾,罢官。有《井丹集》。 ► 6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