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总宪邹南皋先生
注释
寿总宪邹南皋先生 - 寿:长寿;总宪:总督;邹南皋:指林熙春自号的地名。
龙鳞 - 比喻皇帝的龙鳞,指皇帝的尊严。
南阳 - 古地名,指南方。
匡山 - 古地名,指匡山。
华彝 - 指华彝,古代贵族的礼器。
温公 - 指温公,古代贤人。
谢传 - 指谢传,古代贤人。
精忠 - 指忠诚。
帝鉴 - 指皇帝的鉴德之明。
遗直 - 指遗风遗德。
风尘 - 比喻世事纷扰。
豸冠 - 古代官员的冠帽。
鹓列 - 指鸟类排列。
繇来召毕 - 指被召见。
贞元 - 指贞元年间。
社稷 - 指国家的神灵。
寒霜 - 比喻世事的冷酷。
法酝 - 比喻品评。
呼朋 - 招呼朋友。
冲圣焦劳 - 指忠于圣人而劳心劳力。
珍重 - 珍视。
翻译
少年曾经抵抗过皇帝的尊严,甘愿在南方的南阳度过了四十个春天。他的道路起源于匡山,学识明达,却并不贫穷。他长久以来就认识温公和谢传,他的身世并不亚于他们。当他展现出忠诚之心,成为帝王明鉴的楷模,被后人称颂为三朝遗风的领袖。岁月风尘中,他经历了许多挫折,但幸运的是,这个世界上还有他这样的人存在。他戴着豸冠回朝,师友们排列整齐,仰望着险峻的山峦。他被召见参加贞元会,他是伊周社稷的忠臣。眼下虽然寒霜凛冽,他的骨气却更加坚毅,他在尊者面前品评着酒,感到心旷神怡。他呼朋唤友,心如清水,为国家尽忠,却不知鬓发已如银。他依赖着忠诚和劳苦,期待着珍视他的后人。
赏析
这首诗歌以赞颂林熙春的忠诚、学识和品德为主题,通过描绘他的一生经历和为国家尽忠的形象,展现了一个忠臣的风采和高尚品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表达了对林熙春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展现了作者对忠臣的崇高评价。整体气势恢宏,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佳作。
林熙春的其他作品
- 《 亲郊恭纪三十首礼部请郊 》 —— [ 明 ] 林熙春
- 《 辛亥守岁 》 —— [ 明 ] 林熙春
- 《 来凤诗 》 —— [ 明 ] 林熙春
- 《 亲郊恭纪三十首礼部请郊 》 —— [ 明 ] 林熙春
- 《 送宗人鹏扬之闽桃源司三绝 》 —— [ 明 ] 林熙春
- 《 送姚司理以兰台应召候选 》 —— [ 明 ] 林熙春
- 《 次淮阳恋阙 》 —— [ 明 ] 林熙春
- 《 丁未五月六日拉黄思元丈放舟韩江登三元塔绝顶已陪太守金公别驾刘公观竞渡仍登塔传杯观者如堵薄暮就江东陆回时连日盛雨此日则独晴云漫赋四章用纪乐事 》 —— [ 明 ] 林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