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谷

去年阳月无壬子,留寒到春寒不已。 一春况复阴雨多,冻与大冬冰雪似。 诸花未见发根荄,兰叶才开三四耳。 荷锄种豆且莫早,土膏虽动亦冻死。 立春不得一朝晴,今岁农夫又已矣。 白头饥馁复何极,苦与蛴螬争一李。 于陵矫廉人尽笑,只有辟纑是知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壬子(rén zǐ):农历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代表一种特定的年份。 根荄(gēn tuí):指植物的根和茎。 兰叶(lán yè):兰花的叶子。 豆(dòu):指豆类作物,如大豆、绿豆等。 膏(gāo):指土壤中的养分。 冻死:指被冻死。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春天的开始。 农夫:农民。 白头饥馁:指年老体弱而又饥饿。 蛴螬(qí cánɡ):指昆虫的幼虫。 辟纑(bì lǜ):指避世隐居的人。

翻译

去年阳光明媚的五月里,却依旧感受到寒冷,一直持续到了春天。 整个春天天气阴沉,雨水不断,感觉像是大冬天的冰雪一般。 各种花草还没有看到发芽生长,兰花的叶子刚刚展开了三四片。 拿着锄头种豆,不要太早,即使土壤中的养分被搅动了也会被冻死。 立春这一天却没有晴朗的天气,今年的农活又结束了。 年老体弱又饥饿,苦苦挣扎,只能和昆虫争夺一颗李子。 在社会上装模作样的人都在嘲笑廉洁正直的人,只有隐居的人才是知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农民在寒冷的春天里辛勤劳作的情景,表现了农民对自然的顺应和对生活的无奈。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寒冷和阴雨,以及农民的种种辛苦和困境,展现了一种深沉的生活哲理。作者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对清廉正直的态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