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儿

· 林光
摇落溪山欲暮时,軥辀声里雾迷迷。 手中残卷堪延我,篷底烧灯旋课儿。 自古箕裘谁不忝,浮生伎俩总如斯。 私情未敢祈天运,笑咏柴桑觅栗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軥辀(qū zhòu):古代一种用来磨面的器具,这里比喻时间匆匆流逝。
篷底(péng dǐ):指船底。
课儿(kè ér):指读书学习。
箕裘(jī qiú):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能工巧匠,这里比喻有才华的人。
伎俩(jì liǎng):技艺、手段。
柴桑(chái sāng):指平凡的生活。

翻译

晃晃荡荡的溪山在傍晚时分摇曳着落叶,车轮声中弥漫着迷雾。手中的残卷可以继续读下去,船底上点着灯火,不停地读书学习。自古以来,有才华的人谁不受人尊敬,人生的技艺手段总是如此。我不敢私自祈求好运,只是笑着吟唱,寻找着平凡生活中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溪山间读书学习的情景,通过描绘溪山的景色、时间的流逝以及读书的情境,展现了一种安静、淡泊的生活态度。诗中运用了古代典故和比喻,表达了对于平凡生活中的追求和对才华的崇敬之情。整体氛围清新淡雅,意境深远。

林光

明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 14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