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布行

芭蕉有丝犹可绩,绩成似葛分絺绤。 女手纤纤良苦殊,馀红更作龙须席。 蛮方妇女多勤劬,手爪可怜天下无。 花练白越细无比,终岁一匹衣其夫。 竹与芙蓉亦为布,蝉翼霏霏若烟雾。 入筒一端重数铢,拔钗先买芭蕉树。 花针挑出似游丝,八熟珍蚕织每迟。 增城女葛人皆重,广利娘蕉独不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芭蕉(bā jiāo):指芭蕉树,叶子可织布。 绩(jì):指织成的布。 葛(gě):一种植物,纤维可用来织布。 絺绤(chī xì):细长的丝绢。 龙须席:指织物质地细腻如龙须的席子。 蛮方(mán fāng):指南方。 花练(huā liàn):细如花瓣的绢。 越(yuè):极其。 竹与芙蓉:指竹子和芙蓉花。 蝉翼霏霏:形容织物轻薄如蝉翼。 铢(zhū):古代重量单位。 拔钗(bá chāi):取下发饰的钗。 珍蚕(zhēn cán):指优质的蚕丝。 增城女:指增城的女子,以织布著称。 广利娘:指广利的女子。

翻译

芭蕉的纤维可以用来织布,织成的布料细腻如同葛织的丝绢。女子们的手指纤细娴熟,辛勤劳作,剩余的红线还可以织成龙须般的细布。南方的妇女勤劳努力,她们的手指虽然粗糙,却是天下无双的。花绢白得细腻无比,一年只能织出一匹布来供养丈夫。竹子和芙蓉花也可以用来织布,织出来的布料轻柔如同蝉翼般薄如烟雾。一端入筒的布料重量超过数铢,取下发饰的钗首先要买的是芭蕉树。织出来的花针挑出来像游丝一般,八熟的珍贵蚕丝织布却总是拖延。增城的女子都重视葛布,而广利的女子却不懂得芭蕉的珍贵。

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古代妇女织布为主题,通过描绘不同材料的织布过程,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勤劳和智慧。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描写,将织布的细致过程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通过对不同布料的描述,表现了不同地区女性的织布技艺和文化特色,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不同布料的重视程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细腻,展现了古代女性在家务劳作中的辛勤与智慧。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