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十七

匹夫为大侠,吾慕鲁朱家。 翩翩四公子,贤豪奚足誇。 猛士处贫贱,神鱼困泥沙。 金鳞三十六,惨淡含朝霞。 变化虽有时,奈此寒与饥。 恩害日相生,欲报贵无私。 暴虎而冯河,英雄所不为。 五贼在心中,运之如璇玑。 去矣陈孺子,冠玉何权奇。 天下在鼎俎,宰割其随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匹夫:平民
  • 鲁朱:指鲁国的朱家,这里代表了高贵的家族
  • 四公子:指四位公子,即贵族子弟
  • 贤豪:贤良和豪杰
  • 猛士:勇猛的士兵
  • 神鱼:传说中的神奇鱼类
  • 金鳞三十六:比喻英雄的身体
  • 朝霞:早晨的霞光
  • 恩害:恩惠和害处
  • 贵无私:贵族没有私心
  • 暴虎而冯河:指勇猛的虎跳过河
  • 五贼:指五种罪恶的念头
  • 璇玑(xuán jī):星宿的名字,比喻命运

翻译

送给陈十七 平民成为了伟大的侠客,我向着鲁国朱家仰慕。 飘逸的四位贵族子弟,贤良和豪杰何其令人称赞。 勇猛的士兵处于贫困和卑微之中,神奇的鱼儿陷入泥沙之中。 身体上有三十六块金色的鳞片,苍白中带着早晨的霞光。 变化虽然有时,但是寒冷和饥饿却无法避免。 恩惠和害处日日相生,想要回报却没有贵族的无私。 勇猛如虎跳过河,英雄却不会为此所为。 心中有五种罪恶的念头,命运如同星宿般变幻莫测。 陈孺子已经离去,戴着玉冠又有何奇特之处。 天下就像鼎和俎,宰割随时都可能发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平民向往贵族生活的情感,同时也表现了对侠客、贤良、豪杰、勇士等英雄形象的向往和赞美。诗中通过对金鳞、神鱼、暴虎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英雄的崇敬和仰慕之情。同时,诗中也反映了现实社会中恩惠和害处、贵族的无私、以及命运的无常等主题,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