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前习仪朝天宫

清钟隐隐凌云杪,晓树苍苍满露团。 贝阙星流春色动,铜龙漏滴佩声寒。 忽惊风雨知韶奏,始识威仪陋汉官。 冬至圜丘催大祀,皇穹早已格鸣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贝阙(bèi què):古代宫殿前的大门。
  • 铜龙(tóng lóng):古代宫殿前的龙形水流装置。
  • (lòu):古代计时器具,用水滴的速度来计时。
  • (pèi):挂在衣服上的装饰物。
  • (sháo):古代乐器名,也指古代音乐。
  • 威仪(wēi yí):威严的仪态。
  • (lòu):简陋。
  • 圜丘(huán qiū):古代祭祀神灵的地方。
  • 鸣銮(míng luán):指皇帝出巡时的车马鸣叫声。

翻译

清晨,钟声隐隐传来,高悬在云端之巅,晨露洒满青翠的树梢。 宫殿前的大门贝阙上,星星点点的春色流动,龙形水流铜龙滴水作响清寒。 突然风雨骤至,知道是在奏响乐曲,才领悟到庄严的仪式和朴素的汉官。 冬至将至,祭祀圜丘的大典即将举行,皇帝的车马早已奏响鸣銮。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古代宫廷清晨的景象,钟声悠扬,春色盎然,展现了宫廷的庄严和神秘。诗人通过描写宫殿前的景象,表达了对古代宫廷仪式和祭祀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古代宫廷的壮丽和神秘氛围。整首诗意境优美,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宫廷的瑰丽和庄严。

林大春

明广东潮阳人,字邦阳,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学副使,致高拱私党于法,为言官论劾,罢官。有《井丹集》。 ► 6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