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郭从化宿斋诗

隔春初见到炎陬,黄绶翩翩彩鹢舟。 化雨自应沾国内,狂澜何意涌峰头。 尧封旸谷宁无日,禹迹维扬尚此州。 欲洗旧污迎茂宰,先教沧海故横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炎陬(yán zōu):指南方边远之地。
  • 黄绶(huáng shòu):古代官员的印绶,黄色代表官职较低。
  • 翩翩(piān piān):形容动作轻快。
  • 彩鹢舟(cǎi yì zhōu):装饰华丽的船只。
  • 化雨(huà yǔ):比喻恩泽如雨,能教化人心。
  • 狂澜(kuáng 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的局势。
  • 旸谷(yáng gǔ):古代传说中的日出之地。
  • 禹迹(yǔ jì):指大禹治水的遗迹。
  • 维扬(wéi yáng):古代地名,今江苏扬州。
  • 茂宰(mào zǎi):指贤能的地方官。
  • 沧海(cāng hǎi):大海。

翻译

春天还未完全到来,我初次来到这南方的边远之地,见到一位佩戴黄绶的官员,他动作轻快地登上装饰华丽的船只。他的恩泽如雨,自然应该遍及全国,而那汹涌的波涛,又怎会无故涌上山顶。在尧的封地上,旸谷难道会没有日出之时吗?大禹治水的遗迹,至今仍留在这维扬之地。我想要洗去旧有的污垢,迎接贤能的地方官,首先得让大海重新泛起波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南方边远之地的初见印象,以及对官员的期待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化雨”、“狂澜”、“旸谷”等,表达了诗人对教化、治理和光明的向往。末句“欲洗旧污迎茂宰,先教沧海故横流”寓意深刻,既表达了对新任官员的期待,也暗示了国家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来迎接新的希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