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晋江郭君章君章祖都宪介庵先生乙酉主试吾粤先君列第七人先君殉节于丁亥先生殉节于戊子先后赠大司马君章以先生未归窀穸来粤求助世旧之感情见乎辞二首

沦落俱为患难家,先贤遗泽遍江涯。 端人相取濯孺子,知己能伸鲍叔牙。 两地丹青留碧血,百年憔悴赋怀沙。 尚存一息酬恩日,未敢逢君说鬓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窀穸(zhūn xī):墓穴。
  • 濯孺子:指古代贤人,这里可能指郭君章的祖先,因其有德行而受人尊敬。
  • 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著称,这里比喻郭君章的祖先对陈恭尹的父亲有知遇之恩。
  • 丹青:指绘画,这里比喻忠贞不渝的志士。
  • 碧血:指忠臣烈士所流之血,象征忠诚和牺牲。
  • 怀沙:《楚辞·九章》中的一篇,屈原所作,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及自己的无奈和悲愤。

翻译

我们都曾是患难之家,先贤的恩泽遍布江河。 正直之人相互推崇,如同濯孺子受人尊敬,知己之情能比鲍叔牙。 两地忠贞之士留下了血迹斑斑的画卷,百年来憔悴的身影吟唱着《怀沙》。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要报答那恩情,不敢在您面前提起我已斑白的鬓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郭君章及其祖先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他们忠诚和牺牲精神的敬仰。诗中通过“濯孺子”和“鲍叔牙”的典故,强调了知己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推崇。同时,“丹青”、“碧血”和“怀沙”等意象,深刻描绘了忠贞之士的形象和他们的悲壮情怀。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即使年老也要报答恩情的决心,展现了不忘恩义的坚定态度。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