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讽

南越称臣汉赵佗,于今南海甚风波。 高台尚在堪朝汉,逝水如斯无渡河。 几度狐骀闻国诵,谁边犀兕答城歌。 涉川济世元多术,寄语楼船漫戢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越:古代国名,位于今中国广东、广西一带。
  • 赵佗:南越国的建立者。
  • 南海:指中国南部的海域。
  • 高台:指可以远眺的高处。
  • 朝汉:指向汉朝朝贡或表示忠诚。
  • 逝水:流逝的水,比喻时间的流逝。
  • 渡河:此处比喻克服困难或达到目的。
  • 狐骀:古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个古代的战场或重要地点。
  • 国诵:国家的颂歌或赞美之词。
  • 犀兕:古代传说中的猛兽,比喻勇猛的战士或强大的敌人。
  • 城歌:城市的歌曲,可能指城市的防御或战斗之歌。
  • 涉川:渡过河流,比喻经历困难。
  • 济世:救助世人,指有用于社会。
  • 楼船:古代的大型战船。
  • 戢戈:收起武器,停止战争。

翻译

南越国曾向汉朝称臣,如今南海却波涛汹涌。高台依旧,可以向汉朝表达忠诚,但流逝的水却无法渡过。几次听到狐骀的国颂,谁又能用犀兕来回应城歌呢?经历河流,救助世人有多种方法,我寄语那些楼船,不要轻易收起武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南越国历史的回顾和对南海现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高台尚在堪朝汉”一句,既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也隐含了对现实的期望。而“逝水如斯无渡河”则巧妙地运用比喻,抒发了对时局变迁的无奈。最后两句“涉川济世元多术,寄语楼船漫戢戈”,则展现了诗人对和平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对停止战争的深切希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渴望。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