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鉴禅师住匡庐

英英丰骨透眉棱,五老峰前作老僧。 已悟心中无一法,却归林下演三乘。 风摇冻壑闻冰解,水涨平湖见月升。 回忆十年论剑夜,云泥今日隔千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英英:形容人的气质出众。
  • 丰骨:指身体健壮,骨骼强健。
  • 眉棱:眉毛的棱角,形容眉毛浓密有型。
  • 五老峰:庐山的一个著名景点,由五座山峰组成,形似五位老人。
  • 老僧:年老的僧人。
  • :领悟,理解。
  • 心中无一法:指心中没有固定的教条或方法,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 林下:指山林之下,常用来形容隐居或修行的地方。
  • 演三乘:指讲解佛教的三种教法,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 冻壑:冰冻的山谷。
  • 闻冰解:听到冰开始融化的声音。
  • 水涨平湖:湖水上涨,水面平静。
  • 见月升:看到月亮升起。
  • 论剑:比喻讨论学问或技艺。
  • 云泥:比喻高低、贵贱、远近等的差别。

翻译

气质出众、骨骼强健的石鉴禅师,眉毛浓密有型,他在庐山的五老峰前成为了一位老僧。他已经领悟到心中没有固定的教条,于是回到山林之下,讲解佛教的三种教法。在冰冻的山谷中,他听到了冰开始融化的声音,湖水上涨,水面平静,他看到了月亮升起。回忆起十年前我们讨论学问的夜晚,如今我们之间的差距如同云泥,相隔千层。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石鉴禅师的修行生活和他的精神境界。通过“英英丰骨透眉棱”和“已悟心中无一法”等句,展现了禅师的非凡气质和超脱境界。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风摇冻壑闻冰解”和“水涨平湖见月升”,进一步以景寓情,表达了禅师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结尾的“回忆十年论剑夜,云泥今日隔千层”则抒发了作者对禅师的敬仰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慨。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