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沈耕岩徵君
前者渊明后者潜,眉生老矣称耕岩。
今人追古如一辙,高名应向陵阳镵。
陵阳之峰连敬亭,即今文脊栖瞿硎。
宣城纵有玄晖守,那得徵君出户庭。
我从庐岳趋黄山,避暑吴淞秋始还。
江楼远望不及往,宛然斯人苍翠间。
共是山林江海士,寄书合倩琴高鲤。
告君旧事君应喜,乞君书满泾县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徵君:古代对有学问的隐士的尊称。
- 陵阳: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宣城市。
- 镵(chán):古代一种锐利的铁器,这里比喻名声显赫。
- 文脊:山名,位于宣城。
- 瞿硎(qú xíng):地名,位于宣城。
- 玄晖:南朝宋诗人谢朓的字,曾任宣城太守。
- 庐岳:指庐山。
- 吴淞:地名,位于今上海市。
- 琴高鲤:传说中的仙人琴高所骑的鲤鱼,这里指传递书信的使者。
- 泾县纸:泾县出产的纸,以质地优良著称。
翻译
前有渊明,后有潜,眉生老矣,自称耕岩。 今人追古,如出一辙,高名应向陵阳显。 陵阳之峰连敬亭,即今文脊栖瞿硎。 宣城虽有玄晖守,那得徵君出户庭。 我从庐山赴黄山,避暑吴淞秋始还。 江楼远望不及往,宛然斯人苍翠间。 共是山林江海士,寄书合倩琴高鲤。 告君旧事君应喜,乞君书满泾县纸。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沈耕岩徵君的高洁品格和隐逸生活。诗中通过历史人物渊明和潜的对比,突出了徵君的隐士形象。后文通过对陵阳、文脊、瞿硎等地名的描绘,展现了徵君隐居之地的幽静与远离尘嚣。诗末表达了作者对徵君的敬仰之情,并希望得到他的书信,以此表达了对徵君学问和品格的渴望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