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在犙禅师讲法华经兼较金刚经异同师曰陈乔生意者其憍陈如乎因纪一律
火宅莲华露特寒,比来禅味憺忘餐。
净名复有称摩诘,凿齿非徒对道安。
物论已齐庄马喻,经文重把鲁鱼看。
他年傥授菩提记,妙法悬知得者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火宅:佛教用语,比喻烦恼的俗界。
- 莲华:即莲花,佛教中象征清净。
- 憺:安定,平静。
- 净名:佛教术语,指清净的名号或法门。
- 摩诘:佛教人物,维摩诘的简称,代表智慧。
- 凿齿:比喻深入钻研。
- 道安:东晋时期的佛教高僧。
- 物论:指对事物的议论或评价。
- 庄马喻:庄子与马的比喻,指庄子的哲学思想。
- 鲁鱼:古代传说中的两种动物,比喻事物的差异。
- 菩提:佛教术语,指觉悟的智慧。
- 悬知:预知,预料。
翻译
在烦恼的俗界中,莲花上的露水显得特别寒冷,近来我对禅的体味使我平静得忘记了进食。 净名之中又有被称为摩诘的智慧,深入钻研如同凿齿对道安的对话。 对事物的评价已经达到了庄子与马的比喻那样的深刻,经文中的差异如同鲁鱼一般需要仔细辨别。 将来如果得到了觉悟的智慧的记录,预知到获得这种妙法将是极其困难的。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佛教的意象和哲学术语,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的理解和对智慧追求的深刻感悟。诗中“火宅莲华露特寒”描绘了在纷扰世界中寻求清净的艰难,而“憺忘餐”则体现了禅修带来的心灵平静。后文通过对净名、摩诘、道安等佛教人物的引用,以及庄子与马、鲁鱼等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教义和哲学思想的深入探讨。结尾的“菩提记”和“妙法悬知得者难”则表达了对觉悟之路的敬畏和追求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