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感怀

露湿银桥暑气清,寒风一夜剪疏棂。 乡关迢递肠应断,京国繁华梦未醒。 北雁远冲寒水落,残蝉犹带夕阳鸣。 天涯处处嘶胡马,客路风高难请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银桥:指月光照耀下的桥。
  • 暑气清:暑天的热气消退。
  • 剪疏棂:剪,这里指寒风像剪刀一样锐利;疏棂,指窗户上的格子。
  • 乡关迢递:乡关,指故乡;迢递,遥远的样子。
  • 京国:指京城,即首都。
  • 北雁:北方的雁,常用来象征迁徙和离别。
  • 残蝉:指秋天即将结束时的蝉。
  • 嘶胡马:胡马,指北方的马;嘶,马叫声。
  • 请缨:请求出战,这里指请求出征的勇气。

翻译

秋露湿润了月光下的桥,暑气已经消退,感觉清爽。寒风一夜之间,像剪刀一样锐利地吹过窗户的格子。故乡遥远,思乡之情令人心碎,而京城的繁华却像梦一样还未醒来。北方的雁群远飞,寒水随之落下,残余的蝉在夕阳下依旧鸣叫。天涯海角,到处都是胡马的嘶鸣声,客途中的风高,使得请求出征的勇气也难以提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里的景色与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京城繁华的留恋。诗中“露湿银桥”、“寒风剪疏棂”等句,既展现了秋日的清凉,也隐喻了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后句中的“乡关迢递”与“京国繁华梦未醒”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结尾的“嘶胡马”和“难请缨”则进一步以边塞的景象,抒发了对家国的忧虑和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人袁古亭的才华与情怀。

袁古亭

袁古亭,东莞人。明熹宗天启间人。事见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二○。 ► 4篇诗文

袁古亭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