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茜为孝廉谒选都门便道萍乡访尚渑其王孙

风前一揖五羊城,树树寒梅送子行。 计日便为民父母,多年犹恋老师生。 楚江地迥收萍实,燕市歌长散筑声。 若到青春怀茂宰,王孙芳草总含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孝廉:明清时期对举人的雅称。
  • 谒选:指参加科举考试。
  • 都门:京城的城门,代指京城。
  • 萍乡:地名,今江西省萍乡市。
  • 尚渑其: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王孙:贵族子弟的通称。
  • 五羊城:广州的别称。
  • 民父母:古代称地方官为“民之父母”。
  • 老师生:指师生关系。
  • 楚江:指长江中游地区,古楚国的地域。
  • 燕市:指北京。
  • 筑声:筑是一种古代乐器,筑声指筑的乐声,这里可能指京城的繁华声。
  • 青春:指美好的时光。
  • 茂宰:指有才能的地方官。
  • 芳草: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翻译

在五羊城的风中,我向你一揖告别,每棵寒梅似乎都在为你送行。 计算着日子,你很快就要成为百姓的父母官,多年来的师生情谊依旧让人留恋。 你将前往楚江之地,寻找萍乡的传说,而在燕市,那悠扬的筑声将渐渐消散。 当你在青春年华中怀念那有才能的地方官时,王孙的芳草也会充满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陈恭尹送别李茜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作品。诗中,诗人以寒梅送行为背景,表达了对李茜即将成为地方官的期待和对师生情谊的怀念。通过“楚江地迥收萍实,燕市歌长散筑声”的描绘,诗人展现了李茜旅途的遥远和京城的繁华。结尾处,诗人以“王孙芳草总含情”寄托了对李茜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深切关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