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姚叔烟见怀之作六首

高调谁能及,萧萧变徵寒。 酒中堪击筑,言外见如兰。 蝉露秋林浅,鹰风木叶残。 自知啼不敢,只有避人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答:次韵回答。
  • 姚叔烟:人名,诗人的朋友。
  • 高调:高雅的诗调。
  • 萧萧:形容风声。
  • 变徵:古代音乐中的一个音阶,此处指音乐的变化。
  • 击筑: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此处指击打乐器以表达情感。
  • 言外:言外之意,指诗中的深意。
  • 如兰:像兰花一样,比喻高洁。
  • 蝉露:秋天的露水,蝉声中的露水。
  • 鹰风:秋风,因鹰常在秋天活动,故称。
  • 木叶:树叶。
  • 啼不敢:不敢啼哭,指心情沉重而不敢表达。
  • 避人看:避开他人目光,独自思索。

翻译

你的诗调高雅,无人能及,风声萧萧中带有音乐的变化,显得格外寒冷。 在酒中我仿佛能听到击筑的声音,你的言辞之外,深意如兰花般高洁。 秋林中蝉声与露水相伴,秋风中树叶凋零。 我自知心情沉重,不敢放声啼哭,只能避开他人,独自思索。

赏析

这首作品是陈恭尹对朋友姚叔烟的诗作的回应。诗中,陈恭尹赞美了姚叔烟的诗才,将其诗调比作高雅的音乐,同时表达了自己在秋风落叶中的孤寂与沉重心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蝉露秋林”、“鹰风木叶”,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秋日氛围。结尾的“啼不敢”、“避人看”更是深刻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