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正月晦日袁密山通政史蕉饮梁药亭两吉士王令诒明府王紫诠使君招同蓝公漪史万夫于南溟廖南炜岑金纪屈翁山吴山带王蒲衣梁王顾林赤见家献孟曾秩长黄汉人集使君寓斋分赋
首月已云晦,蓂荚未全落。
既惜节候迁,况有良朋约。
烛下起笙歌,吟间命杯杓。
旷志挟天壤,深思契冥漠。
袁子古纳言,前身老行脚。
理棹下湘漓,经年系青雀。
史氏好弟兄,妙龄各鸣跃。
一时两玉人,维杨并花萼。
南王与北王,车辙相交错。
东行指铜柱,西登铭剑阁。
美政在天隅,后先同一格。
蓝生好牧牛,商声时叩角。
三山及五岭,几度乘芒屩。
吾乡十数子,大半头如鹤。
一二少年郎,赋质皆文弱。
嘉会叶应求,高言成盍各。
朝台霸气散,禹甸淳风薄。
缅忆髫龀初,盛事空如昨。
先哲有遗徽,而今不可作。
遥深怀古情,且尽新知乐。
飞栖雪下鸿,聚散风中箨。
后期杳何所,远道伤离索。
踟躇一搔首,牵率为酬酢。
莫拟送穷文,徒令五鬼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丙子:指干支纪年中的丙子年。
- 晦日: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 蓂荚:传说中的瑞草,每月从初一到十五,每天长一荚,从十六至月末,每天落一荚。
- 良朋:好朋友。
- 笙歌:指音乐和歌唱。
- 杯杓:酒杯和舀酒的勺子,代指饮酒。
- 天壤:天地之间。
- 冥漠:深邃幽远。
- 纳言:古代官名,负责记录皇帝言行。
- 行脚:指僧人云游四方。
- 理棹:整理船桨,指准备乘船。
- 青雀:指船头画有青雀的船。
- 玉人:形容人美如玉。
- 维杨:地名,今江苏扬州。
- 花萼:花的组成部分,这里比喻兄弟。
- 铜柱:古代南方边界的标志。
- 剑阁:地名,在今四川。
- 美政:美好的政治。
- 天隅:天边。
- 商声:古代五音之一,代表秋天的声音。
- 叩角:敲击牛角,古代牧童常以此自娱。
- 芒屩:草鞋。
- 头如鹤:形容头发白。
- 文弱:文雅而柔弱。
- 嘉会:美好的聚会。
- 高言:高深的言论。
- 盍各:何不各自。
- 朝台:古代官名,负责朝政。
- 霸气:指强横的气势。
- 禹甸:指中国。
- 淳风:淳朴的风气。
- 髫龀:幼年。
- 盛事:盛大的事情。
- 遗徽:遗留下来的美好传统。
- 新知:新结识的朋友。
- 飞栖:飞翔和栖息。
- 雪下鸿:雪中的大雁。
- 聚散:聚集和分散。
- 风中箨:风中的竹叶。
- 离索:离别和孤独。
- 踟躇:犹豫不决。
- 搔首:抓头,表示思考或焦急。
- 牵率:牵强,勉强。
- 酬酢:应对,应酬。
- 五鬼:指五种不好的东西,这里指贫穷。
- 噱:大笑。
翻译
正月最后一天,蓂荚还未完全落下。既感叹时节的变迁,又庆幸有好友的邀约。烛光下响起笙歌,吟诗间举杯畅饮。胸怀广阔如天地,思想深邃如幽冥。袁密山先生,古代的纳言官,前世可能是云游四方的僧人。他整理船桨,准备乘船下湘漓,常年系着青雀船。史氏兄弟,都是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一时之间,两人都如玉般美丽,如同扬州并蒂的花萼。南王与北王,他们的车辙交错。东行指向铜柱,西登铭刻剑阁。美好的政治遍布天边,先后都达到了同一标准。蓝生喜欢牧牛,秋天的声音时常敲击牛角。他曾几度穿越三山五岭,乘着草鞋。我们家乡的十几位朋友,大部分头发都已斑白。其中一两位少年,体质文雅而柔弱。美好的聚会应和着求索,高深的言论何不各自表达。朝台的霸气已散,中国的淳朴风气也已稀薄。回忆起幼年时,那些盛大的事情仿佛就在昨天。先哲们留下了美好的传统,但如今已不复存在。怀着对古人的深深怀念,且享受与新朋友的快乐。飞翔和栖息在雪中的大雁,聚集和分散在风中的竹叶。未来的聚会地点已不可知,远道而来的离别让人感到孤独。犹豫不决地抓头,勉强应对应酬。不要拟写送穷的文章,只会让五鬼大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正月最后一天的聚会情景。诗中通过对时节变迁的感慨、对友情的珍视、对历史传统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广阔的胸怀。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蓂荚未全落”、“笙歌”、“杯杓”、“天壤”、“冥漠”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