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秋月歌题臧介眉卷
月之可爱虽在水,有水无山非备美。
人间好月是西湖,湖光即在山光里。
三十年前湖上游,十度月圆湖外起。
霜飘忽满六桥中,镜飞直印三潭底。
四山隐映出楼台,百尺虚明见鳣鲔。
是时丝竹在湖船,棹入琉璃水际天。
闻歌或泊山边寺,煮茗遥深石上泉。
君游与我谁先后,把卷沉思叹良久。
何年高谢罗浮云,会须更买馀杭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鳣鲔(zhān wěi):古代指鲟鱼,这里泛指鱼类。
- 棹(zhào):船桨,这里用作动词,指划船。
- 琉璃:形容湖水清澈透明,如同琉璃一般。
- 煮茗:煮茶。
- 高谢:高辞,指辞去官职。
- 罗浮:山名,位于广东省,这里可能指作者的隐居之地。
- 馀杭:地名,即杭州,这里指西湖所在地。
翻译
月亮虽美,若只有水而无山,便不完美。人间最美的月亮在西湖,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三十年前我曾在湖上游玩,十次月圆之夜湖面升起。霜花飘落在六桥之间,月亮如镜直映三潭之下。四周的山峦隐约可见楼台,百尺深的水中可见鱼儿游动。那时湖上的船只传来丝竹之声,船只划入如琉璃般的水天一色。听到歌声,有时会停泊在山边的寺庙,煮茶遥望石上的清泉。你我游湖的先后,我沉思良久。何时能辞去官职,隐居罗浮山,再去杭州买酒赏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西湖秋月的深情回忆和向往。诗中,“月之可爱虽在水,有水无山非备美”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也展现了他对完美景致的追求。通过对西湖月色的细腻描绘,如“霜飘忽满六桥中,镜飞直印三潭底”,诗人生动再现了西湖秋夜的静谧与美丽。结尾处,作者表达了对辞官隐居、重游西湖的深切愿望,体现了对自然与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