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哀:悼念、哀伤。
- ****郑思肖,字所南,南宋末年的诗人、画家,宋亡后隐居苏州。坐卧皆北向,以示不臣于北庭之意。其诗多怀念宋室,以表达爱国之情。
- 万重围里:表示深陷敌人重重包围之中。
- 脱兵氛:摆脱战乱的氛围,指从危险的战场中脱离出来。
- 匹马勤王:独自骑一匹马去为救助朝廷尽力。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皇帝)。
- 志不分:意志坚定不改变。
- 忠贞仇敌国:怀着忠贞之心对抗敌国。
- ****衔:含着,这里引申为心有志向、心愿。
翻译
在敌人的层层包围中英勇地摆脱了战乱的危机,孤身一人骑着马,坚定地去为朝廷尽忠,意志从不曾动摇。既然心怀忠贞去与敌人对抗,就不要以成败来议论这位将军。将军生时英名如江南天空明亮的月亮,光辉照人;即便死后在地底,心中仍然牵挂着北方未光复的国土。因为痛惜像这样的英雄与他们的事迹一同消逝,所以我借助诗歌,就像史官的笔触一样让他们的故事流传世间 。
赏析
这首诗是对刘将军的沉痛悼念之作。开篇“万重围里脱兵氛,匹马勤王志不分”形象地描绘出刘将军深陷敌军重围却能奋勇突围而出,突出他勇气非凡且对朝廷的忠义矢志不渝的精神。颔联“既抱忠贞仇敌国,莫于成败议将军”则旗帜鲜明地表达不应以成败论英雄,高度赞扬了将军心怀忠贞抗击外敌的高尚气节。颈联“身前名照江南月,地下心衔塞北云”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句写将军生前的英名如江南明月般闪耀,后句想象其死后地下仍然心系塞北沦陷的国土,进一步深化了将军的爱国情怀与英雄形象。尾联“为痛英雄并消没,托诗为史笔传闻”,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因痛惜英雄人物和其事迹随时间消逝而借诗以记,希望他们的故事能够流传下去,兼具咏史诗和抒情诗的双重特色。整首诗情感真挚炽烈,格调悲壮沉郁,既赞颂了刘将军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格,又饱含着诗人对宋室倾覆的悲痛与对英雄的敬仰怀念之情 ,体现了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

郑思肖
宋末元初诗人、画家,福州连江(今福建连江县)人,字所南,号忆翁,一号三外野人。少为太学上舍生,应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痛国事日非,叩阙上书,不报。宋亡,隐居吴下(今江苏苏州),寄食城南报国寺。坐卧未尝北向,闻北语则掩耳走,誓不与北人交接。善诗。工墨兰。自易代后,所画的兰花,花多叶稀,不画土根。卒年七十八。其诗多表现怀念故国的浓厚感情,真挚动人。有诗集《心史》,旧无传本,明末得自苏州承天寺井中,有铁函封缄,世称“铁函心史”。另有《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398篇诗文
郑思肖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宗太守招饮爱山台出图卷索题久未报也,是秋八月移守宁波为次东坡道场山诗韵成三首 》 —— [ 清 ] 许传霈
- 《 塞下曲二首 》 —— [ 宋 ] 曹勋
- 《 莺啼序 甲午仲秋薄游江淮瓜步晚渡与子苾舟中连句和梦窗此曲 》 —— [ 清 ] 郑文焯
- 《 仲秋瀛台 》 —— [ 清 ] 弘历
- 《 韩尚书南涧公之从弟德文为东广常平上幕丙寅八月上旬护印迎 》 —— [ 宋 ] 曾丰
- 《 感寓 》 —— [ 明 ] 童轩
- 《 己巳八月待放归田感怀述事奉寄南都诸君子四首 其一 》 —— [ 清 ] 钱谦益
- 《 壬辰岁八月自台州之永嘉度苍岭 》 —— [ 明 ] 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