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

剪水凝霜妒蝶裙,曲阑风味玉清温。 粉痕浥露春含泪,夜色笼烟月断魂。 十里香云迷短梦,谁家细雨锁重门。 洗妆见说清明近,旋典春衣置酒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剪水:形容极其纤弱。
  • 凝霜:这里形容洁白如雪。
  • 妒蝶裙:嫉妒蝴蝶的裙子,一种形象的表达。
  • 曲阑:曲折的栏杆。
  • 玉清:道教三清境之一,为元始天尊所居,这里借指梨花超凡脱俗的气质。
  • 浥(yì):湿润。
  • 洗妆:梳妆台,这里借指梨花如女子卸妆后的样子。
  • 旋:随即。
  • 典:典当。

翻译

那如剪水般纤弱、似凝霜般洁白的梨花让蝴蝶的裙子也心生嫉妒,曲折栏杆边的梨花有着超凡脱俗般的温润气质。花粉痕迹被露水沾湿仿佛春天带着泪滴,夜色笼罩烟雾中月儿也仿佛丢了魂儿。十里带着香气的云让人沉迷于短暂的梦境,是谁家的细雨锁住了一道道重门。听说清明将近梨花如卸妆般,随即典当了春衣去置办酒樽。

赏析

这首诗细腻地描绘了梨花的各种姿态和神韵。首联通过“剪水凝霜”“妒蝶裙”等词汇,生动地展现出梨花的柔弱、洁白和美丽,以及独特的风姿。颔联以“粉痕浥露”“夜色笼烟”进一步烘托梨花的凄美,赋予了其自然情感。颈联描绘的“香云”和“细雨”增添了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尾联则巧妙地将梨花与清明时节相联系,以典衣置酒樽表现出对梨花的喜爱和欣赏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通过对梨花多角度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梨花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