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四十一首 其六

· 薛瑄
端居忆远游,路经首阳山。 山有二贤祠,青松荫重关。 斯人难再得,守饿心独安。 清风激颓俗,高义越人寰。 去之几千载,可慕不可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端居: 静坐家中,无事。
  • 首阳山: 古代著名的隐士伯夷、叔齐饿死之地,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市。
  • 二贤祠: 专为纪念伯夷和叔齐而建的祠堂。
  • : 树木枝叶遮蔽阳光。
  • 重关: 重重叠叠的山门或关隘。
  • 斯人: 此类人物,指伯夷、叔齐。
  • 守饿: 坚守节操,宁愿挨饿。
  • 颓俗: 腐败的风气。
  • 高义: 高尚的节操。
  • 人寰: 人间,世界。
  • 千载: 千年。

翻译

闲坐在家,我回忆着远方的游历,途径那座象征着两位高尚隐士的首阳山。山上有他们的祠堂,青松翠绿,浓荫覆盖着重重关隘。这样的人已经很难再遇到,他们坚守饥饿,内心却安然自若。清风仿佛能激荡起世间的腐败风气,他们的高尚情操超越了人类的常轨。尽管他们已经离去千年,他们的精神仍值得我们仰慕,然而无法企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首阳山的景象和对伯夷、叔齐的怀念,赞美了古代君子的高尚品德。诗人薛瑄通过对两位贤人的追忆,表达了对忠诚与坚守节操的敬仰,同时也揭示了清风可以涤荡世俗的寓意。他感慨于这些美德虽难以再现,但其精神永远激励后人向善,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薛瑄

薛瑄

明山西河津人,字德温,号敬轩。少工诗赋,后从高密魏希文、海宁范汝舟治理学,即尽焚所作诗赋。永乐十九年进士。旋居父丧,悉遵古礼。宣德中服除,授御史。三杨当国,欲见之,谢不往。正统间,初为山东提学佥事,以白鹿洞学规开示诸生,亲为讲授,人呼薛夫子。召为大理寺左少卿,以正直忤宦官王振,被诬下狱,几被杀。景帝嗣位,起大理寺丞。天顺间,官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寻致仕。卒谥文清。其学全本程、朱,以为自朱熹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修己教人以复性为主。有《读书录》、《薛文清集》。 ► 1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