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梅

暗香消歇粉妆残,点点虚庭碧藓间。 却怪贫家新富贵,地茵纯用鹿胎斑。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暗香:指梅花清幽的香气。(“暗”,àn;“香”,xiāng)
  • 消歇:消失,止歇。(“消”,xiāo;“歇”,xiē)
  • 粉妆:指梅花的颜色如同妆扮后的粉色。
  • 虚庭:空庭。(“虚”,xū;“庭”,tíng)
  • 碧藓:绿色的苔藓。(“碧”,bì;“藓”,xiǎn)
  • 却怪:反倒奇怪。(“却”,què;“怪”,guài)
  • 贫家:穷困的人家。
  • 地茵:地上的垫子。(“茵”,yīn)
  • 鹿胎斑:这里指像鹿胎花纹的斑点,形容残梅落在地上像鹿胎花纹的斑点。

翻译

梅花的清幽香气已经消散,它那粉色的妆容也已残败,点点残梅落在空旷庭院的绿色苔藓之间。 反倒让人奇怪这穷困人家好像新得了富贵,地上的垫子纯粹是用鹿胎斑纹来装饰的。(这里是将地上的残梅比作鹿胎斑纹的垫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残梅凋零的景象。首句通过“暗香消歇”和“粉妆残”表现出梅花的香气消逝和容颜衰败,给人一种凄美之感。次句“点点虚庭碧藓间”,将残梅点缀在空庭的绿藓之间,画面感极强,进一步烘托出梅花凋零的情景。尾句“却怪贫家新富贵,地茵纯用鹿胎斑”是一种巧妙的想象和比喻,把地上的残梅比作鹿胎斑纹的垫子,增添了一丝趣味,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残梅的独特观察和感受。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残梅的姿态,意境清幽,富有诗意。

杨公远

元徽州歙县人,字叔明,号野趣。工诗善画。有《野趣有声画》。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