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赋

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雄图既溢,武力未毕。方架鼋鼍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薄暮心动,昧旦神兴。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置酒欲饮,悲来填膺。千秋万岁,为怨难胜。 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剑击柱,吊影惭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门。裂帛系书,誓还汉恩。朝露溘至,握手何言? 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白日西匿。陇雁少飞,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左对孺人,顾弄稚子。脱略公卿,跌宕文史。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浊醪夕引,素琴晨张。秋日萧索,浮云无光。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旸。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此人但闻悲风汩起,血下沾衿。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沉。 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 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拼音

《恨赋》是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最为脍炙人口之名作,也是六朝抒情骈赋中的名篇。全赋排章选句、哀恨绵绵,刻画了从得志皇帝到失意士人的诸多哀伤怨恨,概括了人世间各种人生幽怨与遗恨,不愧为通贯古今之天下第一「恨赋」。全赋语言清新、用词考究,艺术价值较高。 《恨赋》主要感慨人生命短暂、饮恨而终。赋作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来表达心愿不能实现的现实性以及对此至死不悟的悲哀。在写作手法上,江淹运用其高超的概括能力,通过列举多个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来进行典型性概括,其目的是要通过典型表现一般。虽然赋作中列举的各个人物的苦衷各不相同,但最终却还是通过他们表达出了一种人们的普遍情感,这也是人们赞颂这篇文章最重要的地方。 《恨赋》让人颇有愁闷难抒之感。这篇文章层次清楚,条理明晰,文辞隽丽,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形成了一种慷慨悲凉的气氛,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及艺术感染力,所以长久以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止。但是读者也应该看到,《恨赋》全篇充满消极情绪,甚至颇有些万念俱灰的感觉。江淹这个人,通过读他的作品,以及从史书上读他的传记,他不仅具有优秀的政治智慧,也具有出众的文学才华。然而在文学上帮他取得巨大成就的却是《恨赋》、《别赋》这样具有悲愤苍凉之气的作品,大概不仅仅是因为他早年仕途不顺之故,很大一部分原因,该是他心理悲观所造成的。而之所以说他心理悲观,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江淹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是一个由门阀士族掌权的社会,等级制度极其森严,和他并称的鲍照,很多诗篇就是讽刺当时的门阀制度的。而江淹出身寒微,十三岁丧父,靠砍柴养母为生,出身低微,加之幼年不幸,该是造成他心理悲观的重要原因。心理悲观加仕途坎坷,才造就了这一篇传世佳作。今天人们有幸再读这篇作品,除了作者,还应该感谢那些把它保存下来的人,因为一篇不朽的文学佳作的得来,是多么不容易! 齐梁文章善于在题材与风格的处理上翻新出奇,各竞新巧。在齐梁前期笔力健爽的作家,以江淹和任昉为代表。江淹的《别赋》与《恨赋》构思新颖,是南朝抒情小赋的名篇。《恨赋》描绘了帝王、列侯、名将、美人、才士、高人等各种人的遗憾,既充分发挥赋体空间结构的优势,又能以情感主线加以贯穿,因而有纵横排宕的气势。赋中的藻饰恰到好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蔓草:蔓生的野草。
  • 拱木:两手合围那样粗的树木。
  • 鼋鼍(yuán tuó):大鳖和鳄鱼。
  • 房陵:古地名。
  • 薄暮:傍晚。
  • 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
  • 上郡:古代郡名。
  • 雁门:古郡名。
  • 紫台:帝王所居之处。
  • 敬通:即冯衍。
  • 孺人:古代对妇女的尊称。
  • 中散:即嵇康。
  • 汩(gǔ):形容水流的样子。
  • 绮罗: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
  • 丘垄:坟墓。

翻译

试着眺望平原,野草缠绕着尸骨,大树收敛着亡魂。人生到了这般地步,天道又能说什么呢?于是我本就是心怀怨恨之人,内心惊恐不已。一直想到古代的人,心怀怨恨而死去。

比如秦始皇按剑,诸侯向西奔逃。他削平天下,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以华山为城墙,以紫渊为池沼。雄伟的图谋已经实现,武力还未用尽。正架起鼋鼍当作桥梁,巡行海边以送夕阳。可突然之间魂断,帝王的车驾在傍晚驶出。

又如赵王已被俘虏,迁徙到房陵。傍晚时心情激动,天未亮就精神振奋。与艳姬美女分别,丧失了金车玉辇。摆酒想要喝,悲伤就填满胸怀。千年万年,怨恨难以承受。

至于李陵投降北方,名声受辱自身蒙冤。拔剑敲击柱子,对着影子惭愧伤神。情思留在上郡,心留在雁门。撕裂丝帛写信,发誓报答汉朝恩情。生命如朝露般突然消逝,想握手却已无话可说。

就像王昭君离开时,仰天叹息。宫廷渐渐远去,关山没有尽头。旋风忽然刮起,白日隐藏到西边。陇地的大雁很少飞翔,代地的云彩也失去颜色。盼望君王啊何时是期?最终在荒远之地消失。

以至于冯衍被排挤,罢官回归乡野。关闭大门不与外界往来,塞住门不再为官。左边对着妻子,照顾逗弄幼子。藐视公卿,放浪于文史之间。怀着志向却埋入地下,长久怀有遗憾而不止。

等到嵇康入狱,神情气概激昂振奋。晚上畅饮浊酒,早上弹起素琴。秋日萧瑟,浮云也失去了光彩。怀着高远奇特的志趣,进入长夜却没有阳光。

有的人如同孤臣伤心流泪,如同庶子痛心疾首。迁谪的人在海边,流放的人在陇地的边地,这些人只听到悲风涌起,鲜血沾满了衣襟。也同样饱含辛酸叹息,消沉埋没不见。

至于车辙脚印重叠,车辆轨道堆积,黄尘满地,歌声乐声四起。没有不烟消火灭,在地下掩埋尸骨的。

完了啊!春草在傍晚时衰败啊秋风惊起,秋风停止了啊春草又生长。华美的丝绸衣服没有了啊池台馆舍也都尽了,琴瑟之声消失了啊坟墓也平了。自古以来人人都有一死,没有不是怀着怨恨而忍气吞声的。

赏析

这篇《恨赋》通过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了人生的各种怨恨与悲哀无奈。从秦始皇到赵王、李陵、王昭君、冯衍、嵇康等,以及那些遭受不幸的孤臣、迁客、流戍之人,他们都有着各自无法排遣的恨。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些人物的遭遇和内心情感,如王昭君离开时的叹息与悲哀,李陵的蒙冤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残酷。文中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秋风、春草等,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它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种种不如意的深刻思考与感慨,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思想内涵。

江淹

江淹

字文通,南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文章华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齐高帝闻其才,召授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明帝时为御史中丞,先后弹劾中书令谢朏等人;武帝时任骠骑将军兼尚书左丞,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 ► 89篇诗文